三全育人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全育人】机电学院:探索构建生态互动型三全育人体系
文:机电学院 图:机电学院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09-20 4909

  编者按:2018年6月,学校确定在6个学院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两年多以来,各学院的试点工作持续深化,积极推进“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学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将“三全育人”切实融入学院各项工作,探索了育人育才和学院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努力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新闻中心将陆续刊发报道,介绍各试点学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两年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以“生态”和“互动”两个关键词进行了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申报,两年来,在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学院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院对究竟如何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如何从学院视角切实增加师生在成电的获得感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探索构建两个体系,让三全育人可持续

  一是构建三全育人生态体系。这个体系之所以能称之为“生态”,是因为它满足三个特点:全员育人不是简单的1+1,而是育人主体之间的无缝协同;“全程育人”不是简单的流水席,而是注重了育人客体有效反馈;“全方位育人”不是简单的无死角,而是加强了对薄弱环节的持续改进。学院探索在2018级本科生中成立了“家委会”,让家庭和学校走得更近;学院两年前成立了全校第一个大湾区院友会,让院友和在校学生走得更近;在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中,大湾区院友单位为学院提供了困难学生的就业岗位。学院党政联席会曾做过专题讨论,如何实现院办居中联络,学工为基础依托,去“+教务”、“+科研”、“+师资”,学院以工程认证为契机,教与学深度融合,切实建立起了一套学生成长指标体系,并采用PDCA循环理论实现持续改进。如师生课外互动育人机制如何有效运行、和谐师生关系如何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如何构建等问题。学院积极寻找对策,成功申报省部级重点课题及学校师德建设的标杆项目,为生态体系的持续发展探索更优路径。

大湾区院友会合影.jpg

大湾区院友会合影

学生成长指标体系.png

学生成长指标体系

  二是三全育人教师KPI体系。三全育人,教师是关键,是核心,学院聚焦关键指标,以师德师风为基础、学生成长为目标进行考核,制定教师责任制度。对于辅导员按照学生工作的十二大项、上百个小项进行考评;对于专业教师,形成了“讲—导—防—控—罚”工作体系定红线,并与绩效挂钩,使刚性的制度约束与引导激励相结合,让其成为老师们的内在价值选择。

三全育人教师KPI体系.png

三全育人教师KPI体系

探索强化两方互动,让三全育人有活力

  在试点过程中,学院也发现了几个制约因素亟待解决,一是师生关系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二是三全育人的理念没有完全深入老师们的人心;三是对学生而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育人互动存在脱节。为此,学院提出“三个互动机制”,加强师生课外互动,让育人过程活起来,打通制约它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以“师生一路行”、“科研1+1”两项精品活动探索构建师生“单-单互动育人机制”。“师生一路行”让45名党员教师与贫困生结对子,扶贫更扶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获奖学金比例高达80%,较往年提高了一倍,既助力了学生,又对党员教师们进行了教育和洗礼。“科研1+1”针对大一专业前15%学生,学院国字号人才、首席教授、教授分别匹配学生,双向选择,指导学生科研科创,对于最优秀的这部分学生,要尤其做到“转身可遇大师”。

科研导师计划通知.png

科研导师计划通知

  二是以“师生午餐会”、“咖啡思政”两项精品活动探索构建师生“单-多互动育人机制”。“师生午餐会”在全校为首次尝试,谭建荣院士,校领导彭岚,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学工部、后勤保障部等职能部门领导、全体学院领导教师、其他学院教师等纷纷参与;“咖啡思政”是“课程思政”的一个探索,邀请任课教师和自己的选课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对话式分享”,结合这门课程,但又不局限于课程,在课外用摆龙门阵的方式,讲好课程里的故事,实现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师生午餐会.png

师生午餐会

咖啡思政1.png

咖啡思政

  三是以“青年论道”、“师生论剑”两项精品活动探索构建师生“多-多互动育人机制”。 “师生要有距离,但更要有友谊”,尤其是青年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学院通过师生辩论,坐而论道,通过师生体育、棋牌比赛,让师生距离进一步拉近。

青年论道1.png

青年论道

师生论剑.png

师生论剑

探索坚持两种创新,让三全育人有特点

  一是建设理念创新,二是建设方法创新。

  学院首先创新了建设理念,结合学院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重点打造了“面向‘中国制造’,实现‘双轨共轭’——‘机器·人’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探索”。该项目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创新,融合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在今年7月作为全校唯一的“四川省思政精品项目”被推荐参评。

  以理念创新带动方法创新,重点打造四个机制。一是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六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这一研究已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课题。二是构建家-校-社会三方互动育人机制,即家庭、学校、社会三要素的内部互动以及要素间两两互动,通过该机制的运行,实现1+1+1>3的效果。三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易动”节点管控机制,通过学生成长指标体系,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身心健康、学习科创等方面进行动态跟踪检测和危机预警。四是构建有学院特色的第二课堂育人机制,也就是六项精品活动。

增强两个实效,试点工作可推广

  一是育人实效显著。学院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两年来,取得了良好的育人实效。深造率近两年提升15个百分点,学院首次同时获得学校评比的国际交流和党建两个单项奖,本科生学生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全校综合评比第一名,学生科团队获得2020年唯一的成电优秀学生工作团队等。学生在国家级国际级比赛获奖160余人次,省部级比赛280余人次;学生获得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大学生创业百强”等荣誉。2019年学校基层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优秀毕业生中有一半是机电学子。博士生黄山同学三年内两次为李克强总理做汇报,获总理点赞,登上新闻联播。

  二是推广实效明显。学院对试点建设中的问题与经验进行总结,不断创新育人机制与方法举措,连续两年成功申报校“师德师风建设标杆项目”(全校唯一),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互动机制系列活动开展后在全校受到了广泛关注,大连理工、广西大学、新疆大学等兄弟院校前来调研学习。学校一些兄弟学院也纷纷开展师生午餐会、咖啡思政等活动,学院与三全育人相关的工作实践被人民网、中新社等主流媒体报道30余次。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针对“课程思政”的代表性课程和普及化途径还需要突破,三全育人效果的普及型有待加强,目前学院和学校的育人联动有脱节、各自为战的现象,学院将继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将“课程思政”工作推向深入。



编辑:李果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