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教育报: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文:吴满意 陈伟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0-10-08 4550

  编者按:2020年10月8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第5版“理论周刊”刊登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伟的文章《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全文如下:

中国教育报.jpg 

  观点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着我们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使命,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伟大梦想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勉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今后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科技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一部浩瀚跌宕的人类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科技演进的螺旋式加速史。我们曾经因绵延的文明而著称世界,虽然曾几何时的“李约瑟之问”平添了我们些许尴尬,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奋斗,再次向世界展示了科技大国的伟岸之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抓住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疑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要求当今中国科技创新活动,要按照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和实践推进。充分认识总书记强调的科技创新“两个更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助于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助于我们正确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更快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生活品质;有助于我们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好新发展格局;有助于我们更加顺利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明确科技创新总方向,精准筛选重点领域,着力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总书记的论断定位了当今中国科技发展的总方向,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这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登高望远,顺应时代潮流,掌握最新动态,抢占科技制高点,善做并跑者,勇为领跑人;二是面向经济主战场,这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科技创新活动瞄向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服从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三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就要求科技创新要符合国家发展的核心利益和战略性全局性需求,打破国外的高科技封锁,解决制约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就要求科技创新活动要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科技创新实践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既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又有明确的需求导向,既涵盖任务又包括目标,既坚持全面看又体现重点办,突出了当今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集成性靶标,有着深刻的现实意蕴和价值旨趣。

  坚持需求导向,抓住问题关键。面对当今中国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与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扩展总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激发活力,无疑是满足科技创新“两个更加”、实现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核心问题与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强调了科技创新的关键点位,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科技创新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面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进行科研选题,同时还要区分层次,分门别类,将及时推进与提前谋划布置结合起来。二是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要强化科技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化高水平实验体系,进一步联动高校与科研单位,发挥企业技术主体作用,共谋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要深刻认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把握科技创新的源头,既尊重科学发现的规律大胆探索,又要坚持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在应用研究中抽象理论,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四是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实现从基础学科的建设到交叉学科的培育促进,从本科生培养到本硕博连读,到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同时面向世界吸引、汇聚一流人才共谋科技创新。五是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要深化体制改革释放队伍潜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六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现代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条件,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现代教育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谈到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时,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9月22日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总书记又强调:“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和国家对教育寄予厚望。展望未来,推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在当今全球性竞争中,科技教育工作者应该强化爱国为民的服务意识,厚植深切的家国情怀,快速抢占世界科技教育制高点,掌握先机、补足短板。全社会更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幸福感和事业成就感。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着我们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使命,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伟大梦想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分别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均为团中央、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报道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10/08/content_585121.htm?div=-1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