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网:筑梦路上 脚步不停(传承·红色基因 时代风华)
3年来170万大学生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以创新创业助力脱贫攻坚
文:赵婀娜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0-10-09 3434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自2017年举办以来,累计吸引了170万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开展了近3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农户近100万户。大学生们走出校园,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经验才干。本报记者采访了三名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来听他们讲述在红色筑梦之旅中的所思、所感、所悟。

  ——编  者  

  

  搭建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讲述者: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届硕士刘沈厅

  2017年初,我回到家乡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创业,流转了130余亩土地种植柑橘和猕猴桃。经过几年时间,家乡的果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近17万亩,覆盖葡萄、柑橘、猕猴桃等品类。

  去年年初,我和其他9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一起成立了彭山区果业商会和微梦志愿服务队。今年年初,全区7000多万斤晚熟柑橘面临滞销。我们商会对接政府、收集问题、反馈需求、讨论方案,用7天时间建成了“零接触式”水果中转站。

  打通物流只是第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才是关键。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通过电商协会对接直播带货平台。近100位主播走进果园,开展直播300余场,累计销售300万斤,销售额2000万元。

  此后,我们又培训140余位农场主运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农商信息共享、远程视频洽谈、直播看货、监控采摘等,并辅以冷链物流储运、“零接触式”中转站转运,销售柑橘1200万斤,价值4860万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每斤4.5元的好价格帮一名刚脱贫的老果农卖出了8万斤柑橘。他十分感动,还主动加入服务队,成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受到中转站模式的启发,我又搭建起公益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整合新媒体矩阵资源,让政府、果农、客商等实现一站式无缝对接。6月初,平台搭建完成,现已陆续入驻农场200余家,全国客商60余家,产品超过500个,线上劳务中心也已入驻农民工1000余人。

  今年8月,为减少洪水灾害对果农的影响,平台紧急通过线上直播引流和线下平台对接,助销葡萄500万斤,挽回损失5000余万元。看到这些数字,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做的不是自己的专业,但却是对乡亲们实实在在有帮助的事业。

  我们立志做有梦想、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助力乡村振兴。

  传承技艺,编织青春梦想

  讲述者:贺州学院2018级学生潘水珍

  “五岭山歌就是多,出门两步脚绊歌;世代种地又种歌,盼望走出大山窝……”这是我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瑶族蝴蝶歌,听着这首歌长大的我,一直希望走出大山看看,并帮助我的家乡脱贫,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参与“扶瑶织梦”创新创业团队后,我才真正体会到瑶族服饰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在校内老师和校外传承人的指导下,我们团队拜访了600多位瑶乡绣娘,录制了2600多个小时的视频,拍摄了3.7万多张照片,收集了963件(套)原生态瑶族服饰,共绘制了1254种瑶族纹样,建立了瑶族服饰IP地址数据库。

  依托“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贺州学院传承基地”和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贺州)联合研发基地,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高校(设计生产研发中心)+基地(瑶绣传承培训体验、乡村扶贫车间)+绣娘(刺绣工坊和绣娘家庭)”的瑶乡扶贫新模式,年产服饰1.02万件(套),各类工艺衍生产品3.6万件,带动了瑶乡的发展。

  不仅如此,团队设计的瑶绣作品还被许多博物馆收藏,有两种瑶绣图案作品还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征集,用于联合国商务笔记本的装饰。现在,贺州市的瑶绣绣娘达500多人,其中360余人是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和返乡农民工,每年人均可增收1.5万元以上,富川县也成功脱贫摘帽。

  今年暑假,我们团队两次前往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一批瑶族文创产品,开展网上直播带货,还建立“都安瑶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密洛陀》传承基地”、贺州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实践基地和“扶瑶织梦”非遗+文创产学研基地,助推都安瑶族文化传承与瑶乡脱贫攻坚。

  今后,我会好好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继续参与“扶瑶织梦”,实现我的梦想。

  返乡创业,助力黔货出山

  讲述者: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研究生肖祥应

  我出生在贵州省石阡县农村,2018年9月开学前,我们村的村支书对我说,“你去北京好好读书,以后回来支持家乡建设”。进入大学后,我常听同学讲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经历。渐渐地,返乡创业、助农脱贫的种子在我心中发芽。

  辣椒是贵州特产,仅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石阡县等地种植的辣椒就有上万亩。今年,乡亲们种植的辣椒大面积丰收,却因销量不好而发愁。我也替大家着急,希望能为老乡们做点实事。

  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如果能通过直播带货宣传,家乡的农产品或许就不愁销路了。于是,我与有助农带货经验的同学组建了14人的北科大“黔小哥”青年返乡创业实践队,在我的家乡铜仁开展电商助农活动,帮助乡亲们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与石阡县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生产协议,对口支援沿河县,将沿河县的辣椒作为原料,开发出系列产品,借助直播拓展销路。如今,每个月销售五香辣椒面达到500斤以上。

  未来,我会继续创新直播营销方式,助力黔货出山、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报道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10/09/nw.D110000renmrb_20201009_1-14.htm



编辑:  / 审核: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