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英才学院本科生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AAAI 2021发表论文
文:李姜辛 王俊入 来源:英才学院 时间:2020-12-07 10364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李姜辛为第一作者、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康昭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的论文“Self-paced Two-dimensional PCA”,本科生褚怀瑞为第一作者、计算机学院肖鸣宇教授为通讯作者的论文“An Improved Upper Bound for SAT”被AAAI 2021录用。AAAI是公认的人工智能领域世界顶级会议,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CCF-A类)国际学术会议。本年度大会收到破纪录的9034篇有效投稿,其中1692篇被录用(接受率21%)。AAAI 2021将于2021年2月2-9日在网上举行,各类机构都将在会议上分享、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1.jpg

第1行为原图,第2行为本文所提方法恢复图,其它行为已有的恢复结果

  图像和视频等高维数据找到有效的表示是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数据挖掘领域里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目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表示学习方法通常能有较好的实验效果,然而这些方法的参数空间和计算复杂度很大,而且不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传统的PCA算法存在鲁棒性差的问题,而近年来为了提高PCA算法鲁棒性所做的工作几乎都是围绕构建不同的误差测量标准进行的。这些标准引出的目标函数都是静态的,对一些噪点占比高、噪声大的数据集降维效果较差。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李姜辛同学在题为“Self-paced Two-dimensional PCA”的论文中独辟蹊径,聚焦于经典的数据降维方法-主成分分析法(PCA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步学习的PCA算法。该方法模仿人类的学习过程,让PCA算法在每一轮迭代中都显式地区分样本是简单还是难,实现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理论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鲁棒性和收敛保证。大量的图像重建和聚类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李姜辛同学于2019年暑假加入康昭副教授课题组。康昭近三年已经指导本科生发表了13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包括CCF-A类会议和中科院1区期刊论文8篇,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清华大学等海内外名校深造。课题组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包括AAAI,IJCAI,ICDE,MM, CVPR,SIGKDD,ICDM,SDM,CIKM,IEEE TCyb,ACM TIST,ACM TKDD,Neural Networks,Pattern Recognition,Information Sciences等,其中CCF-A类和中科院1区论文20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谷歌学术引用1200余次,H-index 21。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新一代人工智能(20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图片3.png

  电路满足问题(SAT)是第一个被证明的NP完全问题,在计算理论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被研究得最为广泛的计算问题之一。在P不等于NP的假设下,该问题不存在多项式时间算法。因此,该问题到底能在多快的时间内被精确求解一直是理论计算机科学中被重点关注的问题。褚怀瑞同学在题为“An Improved Upper Bound for SAT”的论文中通过使用一种巧妙的分摊分析方法,证明了SAT问题能在O(1.2226^m)时间内被解决,其中m是输入中句子的个数,这一结果改进了15年前Yamamoto给出的O(1.234^m)时间界。论文受到评审专家一致的高度评价,认为该文理论贡献清晰,具有较高的独创性和重要意义。

  褚怀瑞同学大二开始加入成电算法研究组学习,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和沉淀,在理论方面明确了研究方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成电算法研究组是计算机学院肖鸣宇老师组织的一个以算法、计算理论、图论与组合优化、机制设计与算法博弈论为主要研究方向,向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研究兴趣小组。该研究组以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为目的,培养并激发学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兴趣。组里的学生人均能发表一篇CCF A类论文,多名学生在程序设计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如在ACM程序设计竞赛中累计5人进入世界总决赛;在IEEE极限编程竞赛中连续两次获得世界第二名,三次进入世界前十名。组里毕业的林维博同学是西南地区第一位入选华为公司“天才少年”的员工。



编辑:杨棋凌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