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丽成电·奉献之美】张榆平教授:一次援疆行 终身援疆情
文:毛露一 来源:自动化学院 时间:2020-12-21 5524

  作为教育部直属对口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15所高校之一,电子科技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始终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学校从师资队伍援建、接收学生交流学习、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全力以赴支持克拉玛依校区专业建设。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自动化工程学院张榆平老师正是其中一位。

4111.jpg

  张榆平是自动化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致力于复杂系统分析设计、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等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50篇、出版专著1部。

不忘初心 争做援疆人

  秉承对党的忠诚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2017年7月张榆平踏上了援疆的征程。作为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之一,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承担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担任工学院副院长负责学院教学管理、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张榆平时刻牢记出征誓言,不忘故土、不辱使命、倾情沙雅、恪尽职守,做好援疆人、走好援疆路。援疆得到了肯定,他被授予了“第三批中央单位对口援克拉玛依市优秀干部人才”荣誉称号、援疆工作纪念勋章。

2222.png 

  当谈到援疆的初心时,张榆平笑着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离开故土奔赴援疆一线,我心里明白这份工作是崇高的,同时也是充满挑战的,但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为高等教育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事,正好学校有这次机会我一定不能错过。我也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但只要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材施教 寓学于趣

  张榆平来到克拉玛依后,努力克服新疆的干燥气候以及种种生活不适,主动关爱学生,把新疆当作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在校区先后承担了《高等数学》《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及实验》3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回忆在校区的工作时,他用“因材施教、寓学于趣”概括,“一入校我就要承担2017级机械专业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真的感觉压力很大。作为一名工科专业教师,讲授一门数学类大课,首先要做到的是授课方法的调整。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又要注重工程应用背景的充分性。”

对张老师而言,先前讲授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在课堂上或实验室列举许多直观的应用场景,同学们学起来也较容易理解课程内容。而对于数学这样的基础课程,授课过程中同学们问得最多的就是“有什么用”的问题。为此,他在课堂上列举出许多直观的应用场景,把实践性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学生们听起来兴趣盎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4333.jpg

  同时,张榆平还根据克拉玛依校区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总结对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在电工电子学方面教育教学的规律因材施教。他充分利用校区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收集最新的应用视频进行教学方法的实践,构建集趣味性、多样性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这一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张榆平还将自己在校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发表了1篇教改论文。

勇担使命 培育英才

  在援疆的一年半时间里,张榆平担任了工学院副院长,积极推动学院教学管理及实验室建设。同时,在电子科大人力资源部、教务处的鼎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选派两名长期援建教师的任务,以及机械专业首批选派5名互换学生赴电子科技大学交流学习的任务。他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人亲和、忠厚正派的为人品格赢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认可。

4444.jpg

  在圆满完成任务离开新疆时,张老师将接力棒交给了我校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高涛副教授,他自己对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感悟:“就我个人在校区工作的感受而言,我认为电子科大和中石大合作的前途非常光明,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合作展开。首先两所高校均为行业特色学校具有鲜明的互补性。利用电子科大的电子科学技术等学科优势,可以为克拉玛依校区的石油、化工、机械等大类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提供服务,而克拉玛依校区丰富的专业应用领域以及克拉玛依完整的产业链,可为电子科大各专业提供广阔的专业实践平台。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两校更多元的合作方式。”

身回四川 心系边疆

  滴滴汗水铸就了石油城坚实的臂膀,张张笑脸装点了石油城美丽的风光。新丝路上的教育援疆“奋进之歌”已经唱响。面对学生培养与课程建设任务,他尽心尽力、一丝不苟。面对克拉玛依校区的青年教师,他悉心教导把传帮带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传的是不言放弃的信念、帮的是正在燃烧的理想、带的是教书育人的责任。

  然而,张榆平的内心深处,却时常有一种久久挥之不去的对亲人的内疚与亏欠。作为儿子,他未能经常陪伴父母而深感不孝;作为丈夫,他没能尽到丈夫的责任而深感内疚;作为父亲,没能多关心孩子而深感自责。但回顾援疆工作,他自感欣慰的是为克拉玛依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片真情,为克拉玛依的发展挥洒了辛勤汗水,这是永远忘不了的珍贵回忆。




编辑:肖洁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