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曾勇校长受邀在“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作报告
文:沈小茜 图:会务组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1-05-12 4840

  5月8日,第五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曾勇校长受邀参会并作题为《新工科建设中通识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大会报告。

1.jpg

  曾勇从“通识教育的意义”“工科与通识教育”“新工科与通识教育”三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了通识教育的使命、工科学生尤其需要通识教育的原因,以及新工科背景下进行通识教育的途径。曾勇表示,通识教育的使命不是要给学生一个工科版的人生模板,甚至指标参数,也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功用性的综合素质,而是要让学生在人类文明丰富多样的人生历程中,通过前人记载、思索、创造的人生故事,去感知、认知、想象、发现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学生来到大学,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工科性大学,当然是要学会一个生计,学习一门技术,将来通过在技术或其它方面的社会贡献来实现人生价值,但他们的人生,不应是标准统一、指标参数化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独特的人生,也不需要有一个工科版的标准模板来测量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工科的功用性容易导致个人追求比较功利、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精神生活相对贫乏,未来社会将受到技术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的工科学生尤其需要通识教育,以帮助其形成社会意识、涵养科学精神、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实现探索、发现、创造的人生。

  曾勇分享了我校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的通识教育改革,重点介绍了以提升学生文史哲等文化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的听说读写“新四会”能力为目标的《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以提升学生工程领导力为目标的立人班以及以“新工科+新艺术”为特色的交互新媒体艺术辅修专业。曾勇认为,工科院校推行通识教育是有效破解“工科版”人生模式的重要途经。通识教育中的艺术尤其可以滋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延伸其“新四会”能力,帮助其更好地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3.jpg

  下午的分论坛中,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刘惠就《工科领军人才美育体系的创新构建》进行了报告,介绍了“3课堂+3平台+4融合”的成电美育模式。

4.jpg

  本次会议新增八个通识教育联盟成员,电子科技大学也位列其中。

  本次会议由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主办,武汉大学承办,全国120多所高校的400多位代表参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组织《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组骨干教师参会。

5.jpg

  相关链接:

  2015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校共同发起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称之为“四校联盟”。2016年,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六所高校加入联盟,“四校联盟”发展为“十校联盟”。迄今为止,已经有60所高校加入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此前,通识教育联盟分别在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举办过四届年会,探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大学培养制度”、“通识教育与‘双一流’建设”以及“本科教育与通专结合”等问题。6年来,联盟推动了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积极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道路,初步建构起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大学培养制度。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