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丽成电·奋斗之美】张伊焘:放弃海外深造,选择建设家乡
文:新闻中心 卿晗、学生记者团 王旭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5-11 13790

土默特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大青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上

这里的阳光炽热、天空蔚蓝

是中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土地广袤

地下埋藏着数不尽的矿藏

这里,走出了抗日英雄贾力更

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

……

这里,也是张伊焘生长的地方

毕业前夕,带着对故乡的眷恋

张伊焘放弃了海外深造

选择回到这里,奉献青春,建设家乡

1.jpg

谈起自己的选择,张伊焘似乎无法说出具体的原因,但却可以挑选出许多代表性的瞬间:科研、田野调查、课堂、谈话,还有失眠。这些瞬间使她的人生选择偏离了自己所“预定”的轨迹,却又因此而变得清晰而开阔。

“最终,我放弃去美国读研的机会,选择了一条我始料未及的路——我们国家的脱贫攻坚战刚刚结束,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这必然是一个上下求索,艰难漫长却又令人憧憬的过程。”

这是张伊焘在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表彰大会上发言中的一段话。她说:“我不后悔这个选择,因为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我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我贫困的家乡。这不是拿一种人生去置换另一种人生,这是成电人的一个转身。”

学生组织和学生是彼此成就的

2017年,电子科大第一次在内蒙古招收了五个文科生,张伊焘便是其中之一。来到电子科大,张伊焘很开心,“当时想的全是自己,因为离开家乡,再去更高的赛道争得一席之地是我们当中大多数人的选择。”

然而,学生工作的经历,却在张伊焘心中埋下了一颗“服务同学,默默付出”的种子。学院本科第二党支部副书记、学院团委副书记、行管二班班长,学生工作贯穿了张伊焘本科四年的始终。

2.jpg

“做团副之前我不知道这一年会过得如此精彩,在这里我找到了能够并肩作战的朋友,和蔼可亲的老师,遇到了很多个可能和不可能,分团委的经历真正告诉我不要因为一己之见去否定任何一种可能,因为不去尝试,我怎么能像现在这样满足。”2019年,卸任团委副书记,张伊焘在学院团委总结会上这样说。

定制学院大学生骨干培训计划、成立学院志愿者联盟、协助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学生工作让张伊焘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组织和学生是彼此成就的。一个组织优秀不优秀,能不能吸引到人,能不能吸引到优秀的人,在于它的引导者,在于那些即便离开了但在这里留下过身影的人们。我希望因为我们,这个组织是有生命力的,是能延续下去的。

我曾带着极大功利心走近科研

“我是带着极大功利心走近科研的,”张伊焘直言不讳,“文科生想要变得更出众一些,科研就是加分项。”所以她没想那么多,也不知道公共管理学科的科研是什么样。“反正,跟着走就对了。”

北方的冬季十分漫长,早上天亮的极晚,加上雾霾的作用,常常早上八点能见度还不足十米。还在读高中的张伊焘,成了雾霾这一城市病的亲历者之一。于是,张伊焘便和导师刘宇副教授商量,希望可以从城市的产业布局角度出发,分析大气污染是否真的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迁移行为。张伊焘的科研之路也由此启航。

3.jpg

张伊焘的第一个课题是《城市居民迁移行为的影响研究:产业布局、大气污染、政策因素的作用机理》,“大一的时候,急着做科研,数据分析、理论假设一点都不会,经常被导师批评,”张伊焘说,“很多时候,逻辑都没理解清楚。就这个课题,开始的想法是做五个城市五年的数据分析,经过讨论后,觉得只有扩大样本范围,看横向数据才更有意义。”

于是,张伊焘开始沉下心来,一点一点学理论,一点一点挖内容,用心对待自己的课题。经过学院、学校、西南赛区的层层筛选,张伊焘和小伙伴们带着课题走到全国赛,获得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本科生组全国一等奖。

目前,张伊焘已经发表五篇学术论文,但张伊焘却说:“我觉得我还没这个资格谈我们专业的学术研究,我的很多想法和工作都是浅尝辄止,积累太少。林为干院士的雕塑下面有句话‘做一辈子研究生’。我想,不管以后是否继续做科研,都应该保持这样的态度。”

导师刘宇也对张伊焘影响颇深:“刘老师放弃自己舒适的生活,选择去藏区为少数民族发展做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

44.jpg

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张伊焘到成都市新都区政法委实习,她和导师团队的同学们进社区调研,通过结合网格员的工作分析和职能定位,梳理出具有新都特色的网格员职责清单和职能标准,对网格员工作职责的具体解释和说明,并完成包括《社区综合治理网格员职业能力标准体系》等三项十万余字的研究报告,这是她第一次到政府部门为公共管理实践的推进而进行的有益尝试。

“社区是社会基础单元,它的作用和存在问题都是我以前难以感知的,网格员多头管理、工作繁重,其职业能力标准差异化的这些具体问题如果不是面对面沟通,是无法从论文中看出来的。这也是政策落地的一个映射,区域情况不同,政策弹性会不一,社科实证研究的拟合结果是无法预测社会事物复杂性的,所以我们需要实践。”

张伊焘收到的几份offer全都是公共政策专业,她对这个专业有热爱也有困惑。“我很幸运,学习的专业恰好是自己喜欢的,它的学科思路能说服我个人的思维方式。有的人需要多次尝试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曾带着极大功利心走近科研,但科研却让我看到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科智慧。”

放弃赴美,不代表放弃‘深造’

“内蒙古人才出入比是十几比一,不少人离开了就不愿意再回去了。我是蒙古族,如果我都拒绝回去,我该期待谁去建设我的家乡?”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的公共管理实践正面临着宏伟的时代命题和历史使命。“所谓‘下医医人,上医医国’,我学习的是公共管理,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有‘善政良治’之用,”张伊焘说,“我正年轻,有精力也有理想,把学习上的认识和困惑放在实践中走几年,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021年初,张伊焘收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offer。百度百科对这所学校的描述是:坐落于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看到录取群里同学说要选冲浪课、沙滩排球什么的,还是有点遗憾的。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会想,自己可能真的放弃了一种人生,”张伊焘说,“遗憾有,但不后悔。少数民族地区是渴求发展的,潜力就在这几年,我并不是个天赋很高的人,未来我用尽全力也无法做出拓宽人类认知边界的事情,但是选调生基层两年,驻村一年,驻镇一年,我愿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建设者。作为女性,我也希望能为政策变迁提供不同的声音和视角。”

4.jpg

在张伊焘看来,放弃赴美读研不代表放弃对自己的“深造”。“知识仰赖于人类的理性,是通往未来的坦途。”她希望自己未来不仅仅是单纯的公务人员。“公共管理也是技术工作,我想做知识型和技术型的公务人员。从学校到政府其实就是一步之遥,但迈出这一步,需要一些沉重的东西,其中必然有知识。我以后还会有机会,从基层回来更知道自己需要‘深造’哪部分的内容。”

在那次发言最后,张伊焘说道:“我们学人文社科的,对世界应该有一种情怀,我们知道所处的社会是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公的,我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也并不总是被看到,因此在那些难熬的日子里,我们必须坚持内心的信念。理性而不暴虐,公正而不偏颇,坚持而不盲从。善良正直,独立判断,崇尚真理,在黑暗中勇敢,在喧嚣中客观,不放弃责任、良知与滚烫。永远永远,为理想而战。”

张伊焘能获得怎样的成长,能成为怎样的人?也许,我们会在关于她的下一个故事里得到答案。我们采访时,张伊焘总是很谦逊,说自己并不是什么“大佬”,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一个普通选择。“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为公明德,为实尚善”,不少公共管理领域的成电人用一生践行着这十六个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约莫如是。

其实,作为中国青年,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自己同国家命运、时代责任之间的紧密关系,努力做到“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你看,只要心存理想,向着心中的方向进发,每一位成电学子都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

人物名片

张伊焘,中共党员,蒙古族,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本科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五篇,其中两篇被CPCI检索,两篇被EI检索,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担任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学院团委副书记、行政管理专业2班班长,先后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团干”、公共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表彰20余项;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本科生组一等奖,四川省“挑战杯”学术竞赛一等奖及其他近十项学科竞赛奖励。2021年,放弃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的录取,选择回到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家乡。



编辑:闫乐  / 审核: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