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9月2日,电子科技大学在清水河校区体育场隆重举行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5014名本科生成为成电的新主人。典礼上,校长曾勇讲话,勉励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1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曾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1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5014名本科生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新主人。我代表全体师生员工,代表亚非书记,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祝贺!祝贺你们考入电子科大,也感谢你们和你们的父母、你们的中学老师对电子科大的信任。
在今年的新生中,男生有4108名,占82%,女生有906名,占18%,男女生比例4.53:1,比去年小幅“恶化”。其实,在美国工程院2005年发布的《2020工程师愿景报告》中,期望的工程师素养第一条就是:莉莲·吉尔布雷斯的心灵手巧。这位女士,是人因工程的发明者。而我校1981级学长、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上市公司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渝勤女士,也是这样一位工程专家。我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女生报考电子科大,这样成电的男女生比例就可以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加匹配,在成电校友将来贡献的技术和产品中,就会有更精美的创造。
值得一提的是,你们中7月1日出生的有16人;在成电1956年首次开学典礼这一天,也就是9月29日出生的有18人;10月1日出生的有17人。这些同学的生日与党、母校、共和国同庆。
你们中还有两位同学,我要特别提到。一位是来自安徽宿松县的李冯潇骁同学。潇骁同学的父母都是优秀民警。2017年父亲因公牺牲后,他与母亲相互鼓励,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他一直记得父亲说过的话,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暑假,他还参加了当地的防疫抗疫工作。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航空航天学院,希望将来投身空天事业,像父亲一样,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贡献。另一位是英才实验学院的简芸琦同学,高考分数679分,是我校今年在川录取的最高分。他从小就有一个科学家梦,希望通过在电子科大的学习和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新生同学们,我很想听你们分享:从家乡出发,一路过来,直到此刻,都经历了什么。今天,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位成电学长的入学经历。这段经历写在他最近的一篇刷屏回忆中。这位学长的名字叫程新哲,是1987级校友、四川马丁洛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新哲校友是从东北比较贫困的农村考上成电的,即当时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在的电子科技大学(英文简称UESTC。注意,那个C是China的字头。不过,电子科大人还是习惯叫自己“成电人”。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和教育界委员,并在联组会上谈到特色高校时,就提到了“成电”)。新哲的家乡离成都有3700多公里。念大学之前,他从没独自远行过。他母亲担心四川太偏远,怕连被褥都不容易买到,就打了个大包裹,100多斤,跟他的体重差不多。他是拖着沉重行囊上的火车,外加一个军用挎包,里面装了几个馒头和水杯。他上车的车站是个中间小站,没有坐票,要一直站到北京。到了北京再转车,也没有坐票,又从北京站着撑到成都,历时三天两夜。到达成都时,他已头晕目眩、腰腿疲软。接站的学长帮他搬行李时,好奇地问他:你这行李装的啥这么重,里面有哑铃么?他心里想:哑铃没有,筷子和袜子倒是够用到毕业。在当时的7系报到集合点(7系,即电子工程系,也就是现在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前身之一,当时的国防院校各学科专业系都是用数字编号的),一个带金丝边眼镜、瘦高个儿穿夹克衫的长者,正在安排学长们帮忙安置到校的新生。新哲排在最后,轮到他时,学长们都领着前面的新生走了,那位长者就亲自带他去宿舍。可新哲已经天旋地转,眼冒金星,几近虚脱。于是,那位比他父亲还大十多岁、身材过于消瘦、没怎么干过体力活的长者,就在他对面蹲下身、弯下腰,与新哲一起用力把行李扛到自己肩上。直到把行李放在新哲分配的宿舍上铺,那位长者才如释重负,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后背全被汗水湿透了。长者一边取下眼镜用手帕擦拭,一边喘着气间断地叮嘱新哲多休息一会儿,等学长来,才离开宿舍赶回报到点。等到系里开学典礼那天,新哲才发现:那位长者,就是当时的电子工程系系主任、我国著名的雷达专家黄顺吉教授!那种震撼,顿时让新哲热泪盈眶,内心翻涌起无限的感激:从小到大,从没有一个陌生人对他这么好,这个人怎么如此善良、如此真情,对陌生学生这么照顾,毫不顾及自己的身体!
同学们,这就是你们的师长,黄顺吉教授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黄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仁爱之心已经得到传承发扬,新哲学长也一直在慷慨捐助,支持母校学生的成长。同学们,无论你们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学校的老师们,都会以他们的无限爱心和专业能力,尽一切可能,帮助你们。成电,就是你们的家,老师们,就是你们的父母。这是一个温暖的家,可以信赖的家。
我还要给同学们讲一位成电已故老科学家的故事。那就是国际半导体界著名的超结结构发明人,也是国际功率器件结终端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功率半导体领路人”的中科院院士陈星弼先生。陈先生曾荣获IEEE ISPSD大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是亚太地区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可以说,陈先生为中国和世界半导体科技和产业作出了卓著贡献。更为可贵的是,他是从基础理论到发明创造贯通的科学家,他发明的国际专利至今被世界50多家公司采用,展现了非凡的才智、学术功力和创造性。
陈先生是一位高标准严要求的老师。他曾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讲授真学问的关键在“严”。他常以难题驱动,提升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对学生严,对自己更严。他上课时把厚厚的书本浓缩成几张小纸片,将内容融会贯通、烂熟于心,就是要给学生奉上最好的课。陈先生也是一位以勤奋出名的研究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每天都要在实验室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达旦。即使当选了院士,依然坚持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多次向学生复述马克思的名言:“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陈先生的一生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和发明创造的热情。他曾说,自己的兴趣就是科学,“在科学的路上,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就是一种幸福。”他还说,“吃喝玩乐才没意思呢,比如吃得越多,身体越糟糕。打麻将的高级玩法,我十岁时就会了。但这些东西的趣味性是有限的,只有科学的趣味是无限的。”2015年,陈先生在“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获奖致辞中说:科研的动力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是生存、金钱和奖项;从某种意义上说,科研工作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有相似性;真正的科研成果都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克服很多困难才能获得的,就像《命运》第一乐章,挣扎、追寻、研究、争辩,内心有苦也有乐;通过不懈努力后,终于征服了种种障碍,并且在某项研究中取得了成功,就像《命运》第四乐章。
陈先生特别提倡通识教育,因为一个人的素养和能力乃至未来的成长不仅仅依赖于学科专业的训练。他认为,通识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道德教育;二是文艺熏陶,包括文学、音乐等;三是哲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他说,通识教育不是培养出一毕业就能用的人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其创新性和贡献要突出得多。他建议学生应多看看世界名著,包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果戈理等文学巨匠的著作,看看科学家的传记。他要求自己的学生要诵读《兰亭集序》《岳阳楼记》《出师表》。他说,《岳阳楼记》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国、对民强烈的使命感,而《出师表》能激发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奉献的情怀。他喜欢引用《兰亭集序》中的名句与学生们交流,“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希望学生在俯仰天地之中,开阔视野、提升境界。他有空的时候还会给学生们上音乐课,也想办法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陈先生是严师,更是慈父。他掏钱请学生看电影、吃饭;学生火车误点,他会挂念,发信息问候;甲型流感时期还自费购买中药熬给学生们喝。他生活简朴,去世前,家里还在用几十年前的暖水瓶,一件褪色的毛衣能穿很久。他曾开玩笑说,“在街上,从来没有小偷来偷我的钱,因为看不上。”可他为提携新人,生前就设立了“院士奖励基金”,旨在奖励学院35岁以下,在教学和科研中有突出成绩的优秀青年教师,而且每年亲自为获奖老师颁奖。他留下遗言:要在身后捐出所有,不留遗产,设立教育基金,帮助支持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陈先生的情怀、人格和精神感动了无数人。在先生的精神品格感召下,朱琳琳、张亚等校友在母校捐赠设立了陈星弼·科道芯国教育发展基金、环宇国光教育发展基金,支持集成电路和相关学科的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
陈先生是宁静致远、清雅淡泊、中西融通、境界高尚的大师,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典范,是为学生示范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也是电子科大校训“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最好诠释。同学们在有陈星弼院士精神品格传承的大学开启人生最重要的一页,是幸运的,也是需要拼搏的。
希望同学们像陈先生那样,始终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敢于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创新,将来成为工程科学的发现者、核心技术的发明者、工程系统的创造者和商业价值的实现者,造福千家万户,为社会作出贡献;振兴民族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增进人类认知和福祉,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大家也要像陈先生那样,重视通识课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丰富营养滋养你们人生的底色,将来走得更远,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同学们,当你们一路“通关”,到达大学这个新的关卡时,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考验呢?我认为第一个就是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离开父母,你们就开始了独立生活,也很快会经历思乡之愁、想念父母之苦。你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将影响你们独立人格的形成,也会对你们未来的人生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制力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住进宿舍,你们就开始了集体生活。大家要相互关心、与人为善、学会分享、懂得感恩。正因为大学四年是同学们“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在人生探索、欢乐与痛苦的分享交流,甚至争执冲突与谅解中建立的友谊,将伴随你们的一生。作为一位父亲和老师,我真心地希望:同学们遭遇挫折、经受痛苦时,都有知心的朋友可以倾述,切不可放弃对人生的探索;当身边有同学情绪消沉甚至心情抑郁时,你们切不可冷漠无视,而是要用真诚的心温暖他们,让他们走出低谷,重新迎接人生的阳光。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最大的差异,是同学们要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每一门课程不仅是知识的有机体系,更是培养思维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媒介。希望同学们挑战性地学、创造性地做,让学习不仅是勤奋和责任,更是发现和创造的快乐历程。
我还想提醒同学们:不要在意一分一试的得失,要学会大气,抛下杂念、理清本心;不要为了利益的所谓“竞争”陷于“内卷”,浪费生命,更不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同学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有梦想抱负的实现都有赖于好的身体。没有身体这个“1”,其它都是“0”。锻炼身体是大学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希望同学们掌握一到两项终身喜欢的运动,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明年6月,成都将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希望同学们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这个盛会。
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经历表明,大学一年级对同学们大学四年的发展非常重要,第一学期尤为关键。希望大家努力迎接挑战,顺利通过考验。
同学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为同学们将来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希望同学们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拥有善良、正直和勇气,保持好奇和热情,以开放的心态探寻人生的意义,开启大学的探索、发现和创造之旅。
谢谢大家!
编辑:卿晗 / 审核:卿晗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