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坛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华东师范大学邱岸雄教授讲解从绘画到新媒体艺术
文:余金瑶 罗彤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1-10-08 3075

  9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邱岸雄教授作客成电讲坛,为成电学子带来主题为“从绘画到新媒体艺术—一个人的艺术史”的精彩讲座。

  邱岸雄教授首先介绍了他此次演讲的目的,即通过自身艺术道路的经验,为大家做一些艺术普及工作,并分享做过的艺术与科学相关的展览。

2-1.jpg

  邱岸雄教授讲述了他是如何成长与学习,进而从传统的艺术探索到如今深入研究当代艺术。谈及在高中时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美术作品时,他说:“范景中先生在《附庸风雅和艺术欣赏》一文中谈到附庸风雅是了解艺术的开端,审美是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中提升的。尽管我们只能主观感受、一知半解,但是我们仍然有收获。”

  这样的美术环境,促使了邱岸雄教授坚定走艺术这条道路。他来到四川美院,与张晓刚等众多老师接触,老师们创作、思考、探索、交流世界上的先锋艺术,这是一个学习、旁观的过程。同时,对于艺术观念做出泛化拓展的约瑟夫·博伊斯也在精神上给他以启发。邱岸雄提出“社会雕塑”这一概念、乌托邦式的标语“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些不仅拓宽了眼界,还教会他如何思索艺术作品的内在逻辑。

  毕业后,邱岸雄教授回到成都,虽然经过几年创作,却仍很迷茫。随后他到德国留学,接触到美国、欧洲当代艺术。一幅南非艺术家的炭笔手绘动画激发了他对于绘画的原始质朴感的兴趣,于是他尝试将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2004年回国后,邱岸雄教授创作了第一幅水墨动画《新山海经》,随后创作了《新山海经》续作、影像装置《为了忘却的记忆》、水墨动画《民国风景》《山河梦影》《新山海经3》、2021年上海《逝者如斯》等。 

2-2.jpg

  邱岸雄教授随后讲述了在2008起始的《未知的博物馆》系列展览背后的故事与展品。2008年的艺术界对艺术价值判断已出了问题、眼界狭窄、无人关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于是他便有了通过艺术展览讨论艺术与其他科学关系的想法,其灵感来源于与学生交流时萌发的对地理的精神分析这一想法。邱岸雄教授给大家展示了山海经地图、大航海时期的地图,那些时代的人们对世界尚有未知的空间,而现在地球上几乎没有我们想象的空间,于是邱岸雄教授联合别人策划了大大小小许多展览,包括《冥想台》《乌托邦房间》《艺术品出借》《图案》《遭遇》等。

  他表示,随着时代进步,绘画与科学的融合是必然的,艺术发展随着时代变化,时代也为艺术创新提供条件。随着数字化创作与传播方式的改变,绘画的艺术形态与创作手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通过信息和科技的互联,艺术的传播方式变得触手可及。

  本次讲坛邱岸雄教授从自身艺术道路出发,将成长经历和绘画与科学融合,让同学们进一步了丰富艺术知识和涵养,从中获得新的思考与感悟。


  相关链接:

  邱岸雄,1972年生于四川成都,199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03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2007年起至今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其作品涉及绘画、动画、录像、装置等不同媒介,结合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新媒体形式,展示他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形成纷繁复杂的异世图景。同时,邱岸雄于2007年创立的未知博物馆,是近年当代艺术生态建设中的活跃力量,是国内最早开始讨论艺术与科学关系的艺术团体。代表作包括水墨动画《新山海经》《民国风景》《山河梦影》以及大型影像装置《为了忘却的记忆》等作品。曾于众多国内外许多重要美术机构及美术馆举办个展,如上海现代传播艺术中心、哥本哈根Arken现代美术馆、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达拉斯Crow亚洲美术馆、东京现代美术馆,悉尼4A艺术中心等。参加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水墨艺术-传统在当代中国》、圣保罗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开罗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国际国内重要展览。他的作品为海内外众多机构收藏。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