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四五”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奋进“十四五”】黄廷祝:守正创新 攻坚克难 加快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务处处长黄廷祝在2022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文:教务处 图: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教务处 时间:2022-02-21 11595

编者按:2月17-18日,2022年学校工作研讨会在清水河校区召开。会上,党委学生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7个职能部门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医学院等5个学院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新闻中心特将交流报告内容整理出来,逐一发布。本文根据教务处处长黄廷祝的大会交流发言整理而成。

教务处.JPG

 一、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十四五”新目标就是实现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与新工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教育改革文化”和“质量文化”,打造形成完善的新工科教育“成电模式”。

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作主线就是围绕学校《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铸魂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流本科教育与新工程教育体系”“经典教材与新工科教材体系”“本科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四个体系的再落实、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与全覆盖。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具体到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把“年度工作”与“五年规划”有效衔接。

二、2022年度重点工作

今年的重点工作共有7个方面,分别是:

1、完成第一周期新工科建设:实现“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全面落实。(1)要在全校所有工科专业建成“始于新生、贯通四年、逐级挑战的项目式课程体系”,为学生每年(或每学期)提供挑战性学习体验的机会;(2)实施首批“一年级新生课外创新实践项目计划”,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年的初步研究探索实践,让学生初步体验项目学习、研究和管理过程。(3)在所有工科学院实施高水平“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建立起工程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平台。这样一来,经过前几年的持续努力,加上今年的持续推进,才能使“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全面落实。总之,我们要通过持续努力、持续推进,建设具有引领性的创新挑战新课堂、工程教育新课堂和通识教育新课堂,以及高水平“科研育人”新工科教育平台体系和跨界跨大类交叉复合培养平台体系,从而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工科教育体系,惠及全体学生。

2、一流本科教育与新工科教育迈进新的发展阶段:再深化、再拓展,形成更高质量的质量文化。(1)持续打造多类型研究性校级标杆课程体系,形成优质课程体系2.0。(2)启动高峰体验项目建设计划,让学生通过参与高综合、高挑战、跨学科的项目获得自我挑战的高峰体验。(3)启动精品项目式课程建设计划,打造综合运用多课程多领域知识、能让学生充分创造的精品项目式课程。(4)争取获批建立教育部未来技术学院。面向未来技术方向,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启动新一轮全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总结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在持续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聚焦更有利于质量提升、更有利于挑战性研究型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总之,要实现贯通四年逐级挑战的新工科项目式课程建设与培养方案的再深化与质量提升。

3、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持续深入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形成规模、形成范式。通过“选”“树”“推”三大举措,实现课程思政的“全覆盖”,覆盖所有学院、所有专业和所有课程类型。“选”即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优秀案例、微课大赛进行选拔和激励;“树”即树立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团队、教学名师等标杆;“推”即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召开大会交流研讨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强化评价与质量保障机制改革。学校持续推进激励与约束同向发力的评价与质量保障机制改革。激励机制包括对学生、基层教学组织、教师的激励。在学生激励方面,将启动实施本科生“荣誉课程”“荣誉研究”“荣誉学士学位”计划,改革“推免”机制,实施学分替代机制;在基层教学组织激励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青年教师助教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关键大课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并推进国家虚拟教研室试点项目申报与建设;在教师激励方面,将继续通过优绩课时费奖励、专项奖教金等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营造新工科教改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老师教学荣誉感与成就感

约束机制包括淘汰“水课”、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检以及学院的工作推进约束机制等。今年尤其要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工作,对被认定为“存在问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将暂停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一年。

5、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做好四年一次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抓好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的申报与建设。

6、加强教材体系建设。谋划建设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成电经典教材;建设更多的适应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教材,包括新兴专业领域教材、新形势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材、反映教育教学改革的教材。

7、促进质量文化建设。学校持续强化本科教育质量意识,推动本科教育质量革命,最终形成本科教育质量文化。将继续举办“新工科教育学生作品展(课内外)”“教学创新示范交流与观摩”“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课程思政微课作品大赛”等系列品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共识、全面行动的“教育改革文化”。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