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五个必由之路”是对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深刻总结,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党建网组织特约评论员就“五个必由之路”进行理论交流和学理探讨。近日,党建网刊登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本乾、周建全的理论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这一重大论断是对百年来党和人民共同奋斗所创造的恢宏史诗和重大成就的深刻总结,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性成就的凝练阐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揭示了“中国奇迹”最深沉的力量源泉,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凝练的伟大精神,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宝贵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正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团结奋斗是世人国人的殷切呼唤。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全球性挑战加剧,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任重道远。新的起点上推进伟大事业,我们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迎难而上,战疫情、抗洪涝,促改革、推开放,抓脱贫、惠民生,保增长、稳大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历史征程与现实成就告诉我们,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底蕴,是中国人民突出的民族气质,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党特征。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是成事之基、制胜密码,也是开创未来的重要法宝。
团结奋斗,就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是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要保证全党全国上下一心、同心协力,就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全面显著提高,根本就在于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汇聚全党全国人民应对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的强大合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团结奋斗,就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面对多样的社会阶层、思想观念与庞大的社会群体,要把力量凝聚在一起,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必然要求。“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要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作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有效运用制度优势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各政党、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关系和谐。“人心齐,泰山移”,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团结的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勠力同心、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和书写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团结奋斗,就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展望未来,依然需要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奋斗。“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历史和现实都深刻表明,中国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要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根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只要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牵手、心连心,互帮互助、团结和睦,就一定能绘出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美丽画景,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团结奋斗,就要自强不息,敢于斗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新中国的沧桑巨变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靠勤劳、智慧苦干实干奋斗出来的。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铸就与涵养的宝贵精神品质。一百年来,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今天,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应对国内外困难与挑战、矛盾与冲突,就要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保持昂扬向上、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的奋斗姿态,乘风破浪,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奋斗。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新征程上,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作者:叶本乾,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周建全,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是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建设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电子科技大学)”〔项目编号:21SZJS51010614〕阶段性成果】
文章链接:http://www.dangjian.com/shouye/sixianglilun/lilunqiangdang/202203/t20220322_6322291.shtml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