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学者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碳中和”交叉学科研究成果
文:机电学院 图:机电学院 来源:机电学院 时间:2022-04-14 15053

  近日,我校机电学院胡维昊教授团队和经管学院白春光教授团队开展了 “电气+经管”交叉学科在碳中和领域的合作研究,并在中文顶级期刊《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上发表研究成果《中国2060碳中和能源系统转型路径研究》。据悉,该论文是机电学院和经管学院首次合作在《中国科学》系列刊物上发表成果。机电学院博士生罗仕华为论文第一作者,其导师胡维昊教授为通讯作者。

  《中国科学》系列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创刊于1950年,是国内中文顶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作为其中一辑,刊登囊括材料科学、电工、机械、土木、材料等领域在内的基础研究与创新成果,在各领域均具备高认可度与影响力。

  我国CO2排放量自2005年起超越美国位居全球首位。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达到98.3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8.8%。我国一向致力于国际碳减排事务,积极推进并履行各项气候变化承诺,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和气候雄心大会上,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即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现下庞大的碳排放和未来坚定的减排目标,将促使我国必须在能源结构和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强有力的转型与升级。

7b16315fb2d0c97109be0171ff1a7471_4faea.j

Totalcost1.jpg

  为解决以上问题,该研究提出基于综合能源系统(即包括电力、供热、交通和工业部门在内)的碳中和能源系统规划方法体系。以中国能源系统为例,本文基于碳中和能源系统规划方法体系,构建参考路径和低碳转型的2℃路径、1.5℃路径和碳中和路径,探索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行性及所需的技术支撑和成本要求。该体系具有广泛适用性,既以“自下而上”角度对技术或政策引起能源、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又从“自上而下”角度基于碳排约束来倒推能源系统中能源消费和技术应用。就能源供给和技术应用而言,在可再生能源潜力和节能潜力等前提下,中国能源系统能在2060年甚至之前实现2℃路径、1.5℃路径和碳中和路径规划下所有减排目标。研究结果也表明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有助于提升未来系统经济性。此外,本文还针对生物质使用、跨部门协同支撑技术应用和碳捕集技术应用等关键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该项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 2018YFE0127600)的大力支持。


  相关链接: 

  罗仕华,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学院2021级硕博连读研究生,硕博期间奖学金综测专业第一,多次获得院、校级表彰;目前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8篇,其中一区论文4篇;硕博期间历任机电学院硕士生十二党支部书记、学院党建委员会书记等。

  罗仕华所在的“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www.uestcwams.com)是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该实验室承担着四川电网的设计和控制优化、广域测量与可再生能源接入等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的研究经验。团队近年来承担各类课题100余项,经费共计8000余万元。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近200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申报专利70余项,授权40余项。

 

  文章链接: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360/SST-2022-0041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