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电子科大,体会劳动的快乐
文:何乔 学生记者团 于泽超 许莹莹 图:各单位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2-05-05 22389

将宿舍楼下废弃的自行车改造成实用的桌子、好看的摆件;在学院的种植地安装自己设计的自动灌溉系统;给学校栖息的小鸟编织好看的鸟窝;在食堂学习回锅肉、酸菜鱼……这些,都是成电学子们的劳育项目。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把劳育纳入了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学生生活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研发智慧平台、加强课程建设、丰富劳动形式、拓展劳动基地,锻造了具有成电特色的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全方位成长成才。

用“电子信息+”为劳育赋能

下课后,外国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张娅玛拿出自己的手机,打开微信小程序“成电学工”中“学生劳动教育管理服务系统”,便看到了近期学校和各学院发布的劳育活动。点击报名按钮,就可以报名参加。

bc04f03f5282837ac24510e6fe0e2f0c.png

2021年,学校研发了学生劳动教育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集劳动教育活动发布、学生活动报名、打卡签到、活动时长记录及考核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实现劳动教育全过程智慧化、便捷式记录和评价。

学校和各学院的劳育活动在平台发布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空闲时间,一键报名参加相关活动。在活动开始时,平台则会根据学生的活动半径自动打卡并记录学时。同时,学生也可在系统实时查询活动参与情况及学分获得情况,便于合理安排和调整活动参与时间。而学校和学院则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学生的劳动活动参与情况及劳育学分获得情况,并适时根据学生兴趣与参与程度对劳育活动进行调整,规划下一阶段的活动。

既能“做菜”,也会“种菜”

在电子科大,有一门“网红”课程——“知味”。这是一门开设在食堂的课程。在一学期的时间里,学生要学习16个菜品、面点的制作与烹饪,不仅囊括了经典川菜,还有地方面食、炸鸡、干锅等特色菜品等,既传承中华饮食文化,又帮助学生提升厨艺。自2015年开课以来,该课程共开展了13期,先后有600余名同学参加学习。

034dc62082ffe3d14eae7ae944d59490.jpg

航空航天学院2019级本科生陈霖说,“厨房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厨房里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也为家庭成员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知味’课程教给我的,不仅是做饭的技能,还有生活的乐趣。希望在今后的生活里,我能做一个知生活、懂品味的人,为身边人带来更多的好味道。”

2017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了“种植·体会生命的力量”的实验课程,将心育与劳育相结合,以植物生命为媒材,通过播种、移苗、浇水除草、采摘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发现生命、感受生命。

该课程每学期开设5-7个班,6年来共有1000余名同学参与。课程组除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还有院级心理辅导站、学校资助中心、后勤保障部园林服务中心等单位的老师。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种植之外设置了多种有趣的动手活动。

后勤保障部园林服务中心张涛和刘佳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在苗圃种植蔬菜,还带领同学们雕刻水仙,制作微景观、鸟巢等,让同学们感觉“有趣又实用”。最后,同学们还将种植的蔬菜送到了“知味”实训基地,享受了一顿美美的午餐。

409922a18dddc5af88775fac94625547.jpg

5ed4f1359475bd4482951c7ca194029d.jpg

在课堂上制作微景观,给学校栖息的小鸟编织鸟窝

格拉斯哥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辰悦因为学长学姐的推荐选了这门课程。她说,“在课上,我们种了蔬菜、搭了鸟窝,了解了学校的珍惜植物、鸟类和生态系统。同时学到了园艺设计、插花、制作滴胶琥珀,制作微景观,让我们作为理工科学生也感受到了文艺的熏陶,学到了很多生活的技能,变得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培养动手能力,增添劳动趣味

除了学校开设的多种多样的劳育课程,各学院也纷纷成立了劳育工作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劳育活动。

2.jpg

微信图片_20220421114327.png

学生体验门岗执勤、宿管工作

从2019年起,机电学院面向全校学生每年推出“换位体验”活动。报名同学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分小组分别体验了保洁、宿管、安保、校园超市等部门的多个岗位。通过亲身参与到学校后勤服务中,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后勤工作的忙碌与专业,更加懂得劳动艰辛,以及平凡劳动者的伟大。机电学院2021级研究生王国涛说,“在与阿姨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她们的认真以及质朴深深打动了我,是她们对职业的守护,才有我们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劳动者的这份责任心值得我们尊敬。”

微信图片_20220421133824.jpg

电子学院学生在做木凳

最近,电子学院“乐勤”劳育工作室推出了自行车改造活动,召集学院学生对对八组团闲置自行车进行旧物改造。对于经过简单修理后仍然能够使用的自行车,将维修好提供给大家使用。对于不能正常使用的自行车,将进行拆分,制作成桌子、栅栏、摆件等。“我们不会浪费自行车的任何一个零部件”,劳育工作室负责人、学院“90后”辅导员王睿说。除了自行车改造,他们依托工作室组织了各种有趣的活动,比如做木工,成品凳子就摆放在学院楼下的花园;织毛线,在妇女节的时候送给妈妈或者女朋友。“活动大部分是由工作室同学自己策划的,因此学生都很感兴趣,参与度很高。此外,我们也鼓励学生自主申请劳育项目,我们根据需求派人去现场教学。我们希望能让大家学会一些生活的技能,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王睿说。

微信图片_20220421114449.jpg微信图片_20220421114457.jpg

d063c553a7a0c13f2a64ece62b7118ee.png

微信图片_20220421141626.jpg

参与校园劳动

如何让学生在劳动中增强校园“主人翁”意识?近年来,学校将校内道路、校园内草坪等区域,由学院分区包干,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果园管护、枯枝落叶清扫、杂草清除、乔木刷白、银杏落果清理、宿舍公共区域保洁……通过把这些简单的劳动承包给学院,让同学们参与到校园环境维护中,既能体会劳动的不容易,也能培养学生爱校荣校的意识。此外,2020年开始,学校还组建了节能志愿者队伍。从周一至周日,每天都有学生志愿者分组对学校公共楼宇及教学楼进行巡查,在保证大家正常照明和学习的前提下,关闭多余亮灯,巡查设施设备,发现设备损坏及时报修,倡导同学养成节约用电、用水的好习惯,共建绿色校园。

在劳动中“创新”

近年来,学校在苗圃打造了3200多平米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分配给18个学院作为“自留地”,用于学生参与种植体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这里,同学们能获得劳动的体验,还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同时,他们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办法把自己的地种好、管理好。

33c9ddb65659587d4f3dda5edac61f10.jpg

微信图片_20220421114350.jpg

最近,信通学院的“自留地”用上了自动灌溉系统。灵感来源于去年学院2018级本科生韦铖给学院“香农花园”做的一套自动灌溉系统。材料网上采购,耗时2个月,成本只有几百元。“从水阀还有单片机控制,到云服务器上的服务配置,整体其实是在模拟现在家中常见的智能家居设备,手机上可以通过QQ机器人控制服务器向单片机发送浇水指令,让单片机控制水阀开闭,进而实现远程浇水的功能。” 韦铖说。

微信图片_20220421165249.jpg

信通学院“香农花园”的自动灌溉系统

除了校内的劳动基地,学校还积极拓展资源,设立了校外劳育实践基地。同学们走出校园参加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421141858.jpg

微信图片_20220421115906.jpg

直播带货、创作墙绘

信通学院学生深入绵阳市银花湖村椪柑产业园,不仅帮助果农采摘,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直播带货,搭建销售网站;电子学院与成都市中储粮储备有限公司、眉山市沈厅筑梦农场、中化农业广汉MAP农场建立了劳动育人实践基地,让同学们躬耕田间地头参与劳动生产,深入大国粮仓开展挂职锻炼,经历粮食生产、检验、仓储、销售的完整过程;计算机学院对接成都中节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引导学生尝试废水的循环利用、土壤环境的改造、农作机器的设计及机动化改造等绿色工业项目实验,将专业知识与劳动通识紧密结合;在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景岗村,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为村里绘画了精心设计的墙绘,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村庄“颜值”……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校内校外,成电学子们不仅热爱劳动、辛勤劳动,也在创造性地开展劳动。而学校也在不断创造条件,通过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拓展劳动基地等,推进劳育与美育、心育、德育、体育、科创教育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编辑:何乔  / 审核:何乔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