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全面推进我校新工科建设与改革,深入实施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提升我校骨干教师新工科教学教研能力,5月17日,学校教师发展培训示范项目—面向新工科教育改革的骨干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提升研修班开班。副校长胡俊出席致辞并为研修班指导专家颁发导师聘书。西南交通大学冯晓云教授、我校黄廷祝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和“学校一流本科教育与新工科教育及其建设发展进程”的专题报告。本次研修班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承办。
研修班指导专家杨建宇教授、李晓峰教授、何松柏教授、徐利梅教授、贾利军教授、刘爽教授、廖勇教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玉柏教授、副院长凌翔、田广和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开班典礼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罗小蓉教授主持。
胡俊对研修班的顺利开班表示肯定和祝贺,并对研修班指导专家们表示感谢。他说,学校教师发展培训项目历经3年持续优化,今年升级为“2.0版”,新增示范项目类别,旨在充分发挥学院特色优势,在教师发展培训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本次研修班是由人力资源部教发中心和信通学院依托首届教师发展培训示范项目共同举办的面向全校教师的专项研修班,很高兴看到在我们的教师发展培训工作中校院协同更加紧密、培训主题更加精准聚焦、教师参培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他指出,“新工科”教育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加快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新工科,也是服务制造强国的战略发展新需求、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和落实立德树人新要求提出的深刻命题,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他对全体参培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全体参培老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树立“教学也是学术”的重要认识,教研融通、以研促教,积极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希望大家积极交流,分享新工科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秀理念、宝贵经验,加快培养建立一支适应学校新工科建设需要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骨干教师队伍;希望大家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发掘企业和社会新工科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胡俊为研修班指导专家们颁发导师聘书
凌翔教授介绍培训方案
会上,凌翔介绍了本期研修班的培训方案。研修班聚焦新工科教育改革,包含“新工科教育改革主题报告”“如何建设并上好精品项目式课程”“面向能力培养的工程教育理念及其核心价值”等10个专题,分为必修和选修,将以专题讲座、研讨沙龙、翻转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冯晓云教授分享了对“新工科”的再认识,指出跨学科教育是工程教育范式变革创新的重要体现。结合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新工科建设经验,她分析了跨学科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挑战,分享了真正突破学科边界的方法。最后,她结合《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等跨学科课程案例,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的新工科建设实践。
黄廷祝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学校新工科建设的丰硕成果,感谢各位老师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所作的重要探索和重要贡献。他结合国内外工程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现状,阐释了新工科和一流本科教育的丰富内涵,并详细介绍了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理念、愿景和主要举措,希望大家进一步提升新工科教育的质量意识、推动质量革命、形成质量文化,助力学校迈向更高质量的一流本科教育。
据介绍,本期研修班的学员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有34人,约占总人数80%;受聘学校本科教学关键岗21人,约占50%。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共同为学员们精心设计了培训方案,将邀请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课程主讲教师、国家及省级教学竞赛获奖者、学校“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改革计划首席教授等分享交流。
相关链接:
冯晓云,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南交通大学原副校长、教授。现任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跨学科课程创新研究”教研室主任。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和教材1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黄廷祝,国家级教学名师、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英才实验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20年获“成电立德树人贡献奖”。科研领域为图像处理建模与高效计算、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及应用,获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指导的多位博士生分别入选教育部“博新计划”“成电杰出学生(研究生)”。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排名第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两部教材入选“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课程分别入选国家精品课、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首批国家一流“线上”类课程和“线下”类课程,作为带头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主持的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评为优秀项目;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大学教学》发表系列论文。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