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全育人】电子学院积极构建“一站式”劳育工作模式 推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文:王睿 图:电子学院 来源:电子学院 时间:2022-05-23 4384

  电子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发挥学生“一站式”社区建设优势,充分挖掘社区资源,紧密围绕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学习生活需要开展系统性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和课程,切实发挥学院将劳育实践与生活创意、传统技艺、校园建设等内容深度结合,着重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提升劳动过程中的收获,营造浓厚的劳动氛围。

融合生活创意,激发劳动兴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以“让生活更美好”为主旨,学院开展丰富的劳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让每个人对劳动保持浓厚兴趣。

  近期,学院推出了自行车改造活动,15名学生共同完成了5件改造作品的打造。数十辆废旧自行车经过同学们的拆除、翻新、焊接、钉装等工作,变成了充满艺术感的花架、桌子和雕塑,成为了校园中的小小景观。学院2021级本科生焦毅爽从活动开始,几乎每天下课后都会来到本科八组团参与到改造过程中,一干就是一个月。“虽然辛苦,但看着自己的创意落地,还是觉得很值得。”焦毅爽表示,自己今后会坚持参与劳动,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1.jpg

学生在拆卸废旧自行车

2.jpg

学生的改造作品

  除了旧物改造外,学院坚持开展园艺活动,以劳健心,鼓励学生用鲜花装点生活。改造电子花园景观,一时一景;在宿舍设置种植区,每日劳动半小时换来悦目的鲜花;开展“植为花忙”云植树活动,精心体验生命的力量。目前,共开展园艺类活动80余次,共600余人次参与。

3.jpg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楼下养护花草

融合传统技艺,感悟劳动智慧

  传统技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一代代匠人无数日夜的辛勤付出,闪耀着劳动的光辉。学院重视传统文化价值,组织开展了学习传统技艺的劳育活动10余期,在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艺的同时锤炼心性。

  节庆中象征美好愿望的鱼灯,鱼头、鱼身、鱼尾三节灵活转动,栩栩如生;有着古老历史的竹编,通过不同的编制方法创造出不同的样式;中国传统技艺的代表木工历经岁月仍能创造出颇具现代感的家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同学们反复的学习、实践,最终呈现在眼前。“这个方桌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我们经过了量、画、锯、刨、凿、磨、胶、钉等复杂的步骤,其中也运用到了我国传统木工技术的精髓——榫卯结构。”2020级本科生何木呷在介绍自己的木工作品时自豪地说。

  除了掌握技术,同学们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劳动的智慧与魅力。“木工要求构造平直、转角流畅,简单的一个结构也需要经过精心设计,这正如我们工科的学习一样严谨。”何木呷说。

4.jpg

学生学习木工、竹编等传统技艺

5.jpg

学生的竹编作品

融合校园建设,稳固劳动习惯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学院围绕劳动习惯的培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形课堂作用,组织开展具有持续性的志愿劳动和劳育课程,营造出 “会劳动、懂劳动、爱劳动”的浓厚劳育文化氛围。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现在有空就会到校园各处逛逛。” 滴胶植物标本趣味课程的学生负责人,2020级本科生楚天彦介绍了他们的一个小目标——制作成电植物的滴胶标本集,留下自己的成电记忆。经过坚持不懈的调研,楚天彦和他的小伙伴们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西湖和主楼区域的标本制作。

6.jpg

学生制作的主楼植物滴胶标本集(部分)

  志愿劳动方面,学院组织“校园卫士”志愿服务。“实验室卫士”每周进行开放实验室的仪器清点、维护;“宿舍护卫队”进行活动室的卫生清洁,学习常用维修技能;“守护花境”每日打理“电子花园”,让科研楼四时常新……

7.jpg

学生在开放实验室进行仪器检修维护

  近期,电子学子的这些劳育成果出现在校园各处。4月29日至5月13日,电子学院“乐勤”劳育工作室先后在学生宿舍和科研四号楼A区电子花园举办“趣生活·聚能量”劳育作品展。校园废旧自行车改造《逆袭》、木工《木有秘密》、传统鱼灯《鱼摆摆》、竹编《竹光诗意》、成电植物滴胶标本集《凝固时光》等60余件由学生亲手完成的作品吸引着更多人一起感受劳动的魅力。

8.jpg

学生参观劳育作品展

  弘扬劳动精神,塑造时代新人。学院将不断完善劳育机制,丰富劳育活动,把劳动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成才。

 

编辑:李文云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