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征程 创一流】电子科技大学:为新时代培养创新引领性人才
文:王晓刚 陈伟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2-07-08 28910

编者按:近日,新华社、科学网、教育导报、封面新闻等媒体纷纷对电子科技大学培养创新引领性人才进行了深度报道。以下为科学网报道全文:

640?wx_fmt=png

新华社报道截图

640?wx_fmt=png

科学网报道截图

电子科技大学:为新时代培养创新引领性人才

时值毕业季,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成电”)2022届本科生张添敬等一批优秀学子收到了珍贵的“礼物”——由学校首批颁发的“荣誉课程”“荣誉研究”和“荣誉学士学位”证书!这是电子科大首次落地实施本科生“荣誉计划”,是不断完善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新举措。

近年来,电子科大深入推进新工科教育与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改革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系统推进学科交叉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不断升华精神格局以引领学生勇担使命,初步形成了培养创新引领性人才的“成电模式”。

课程重构:全面改革课程体系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进入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引领未来发展的精英人才需求更加迫切,也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流大学必须回应时代的要求!2016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出台,开启了电子科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重构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新工科教育最新理念,突破传统工程教育模式,把成体系的新工科教育改革成果落实在培养方案中。

2019年,电子科大形成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和《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确立了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的全新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构建了“始于新生、贯通四年、逐级挑战”的全新项目式“新工科”课程体系、“研究型的教+研究性的学+挑战性的学+创新性的做”的全方位研究型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从踏入校园开始就迅速踏入提升创新能力的征程。

“智能机器人会成为未来世界的统治者吗?”“怎样用红外线看到别样的世界?”“无所不在的光,怎么样变得‘无所不能’?”……这些有趣的问题是“新生研讨课”为大一新生推出的“甜点”,唤起了学生心灵深处的好奇。学校面向所有新生开设多元化、跨学科、跨专业的新生研讨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主动学习”的模式。

640?wx_fmt=jpeg

  2021年7月2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新工科建设·工学院院长峰会在清水河校区举行。与会嘉宾参观成电学子的课程作品

据了解,电子科大已在所有工科专业建成了从“新生项目式课程”(必修)到“中级项目式课程”、“高级项目式课程”最后到“高峰体验项目式课程”的项目式课程体系,环环相扣、节节攀升,持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练就过硬的创新能力。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廖勇教授讲授的“进阶式挑战性综合项目I/Ⅱ/Ⅲ”课程即是“进阶”的典型,它以多旋翼飞行器设计与实现为载体,跨度一年半,分三个学期实施,让学生在各阶段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实现相应功能,最终完成极具跨学科特性的多旋翼飞行器系统。该案例已获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支持,获中国软件工程教学案例竞赛一等奖,被列入中国软件工程优秀教学案例库进行推广,并被法国鲁昂高等工程师学院借鉴应用。

学校还持续推动高水平科研团队深度参与本科人才培养,使高水平“科研育人”成体系进课程、进课堂、进实践。“卓越成长计划”“栋梁计划”“攀登计划”等各学院的一系列“‘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犹如雨后春笋,不断落地实施。

目前,电子科大年均开设各类挑战性、研究型、项目式课程2800多门次,覆盖学生14万余人次,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思辨表达、团队协作、领导力培养的四年贯通,并形成了全校重视、主动参与的新工科教育改革环境与文化,建立了成体系的保障机制,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行稳致远。

640?wx_fmt=png

同学们在演示自己设计的“新工科”作品

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取得了丰硕成果:获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获批47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首批130门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在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国家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

电子科大应邀在全国一系列重要会议做新工科建设主旨报告,并举办三届“新工科建设·工学院院长峰会”,面向全国兄弟高校介绍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成效,获得了全国高校同行的认可。

跨界融合:系统推进学科交叉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新科技革命和新经济越来越强调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电子科大教务处处长黄廷祝表示,系统推进学科交叉,是高等工程教育变革的大势所趋,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对高水平工程创新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早在2008年,电子科大就适应高等工程教育变革的趋势,尝试打破专业壁垒,创新实施“新工科+新商科”培养模式,举办“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取得良好育人效果。随后,“电子信息+行业产业”系列复合培养计划在全校渐次实施,有力推动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640?wx_fmt=jpeg

成电学子在实验室学习交流

2016年,电子科大面向“互联网+”和“智能+”融合发展的趋势,在国内率先实施了“互联网+”复合型双学位培养计划,融合4个学科的6个专业重构了其核心课程体系。2019年,学校基于电子信息学科优势,首创了“新工科+新艺术”辅修专业——“交互新媒体艺术”专业,以学生iArt挑战性自主创造体验培养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近年来,电子科大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增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12个战略新兴交叉专业,进一步完善了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生态,为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不仅如此,电子科大人才培养交叉融合的深度、广度还进一步扩展,实现了跨学校且跨大类学科的交叉融合。

电子科大携手西南财经大学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联合学位精英人才实验班,今年已是第三次招生,开创了全国跨学校跨学科联合培养人才先河;携手四川美术学院建设“艺术·科技”联合教学与创作基地,举办的学生艺术作品联展走出校园、走进重庆时代美术馆,赢得社会公众的点赞。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已构建了“新工科+新商科”“新工科+新艺术”“互联网+”“电子信息+”等多样化的跨界交叉复合人才培养平台,形成“工工交叉”“理工结合”“工管渗透”“工艺联合”的人才培养新生态,并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中赋予学生两次转专业的机会,转出不设门槛,提升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加速度”。

“跨计算机和金融的学习挑战性很大,刚开始有一定压力,但对我的思维启发很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乔珙参加“互联网+金融学”培养计划,今年同时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他表示:“在工科思维中增加了商科思维,让我在看待问题时多了一种维度!”

640?wx_fmt=jpeg

  2022年6月10日,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创新与设计”课程举行第六届学生作品展。航空航天学院、英才学院、信通学院共150余名同学的25个作品进行了现场“竞赛”

电子科大还鼓励学生攀登科技高峰、参与新工科项目式课程作品展览、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学术研究、作品展览、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的体系化、普及化、成果化,以此促学促练促教,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电子科大还广泛汇聚社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与华为、百度、腾讯等知名企业共建50余个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9项(其中3项获评首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10项获批中国高教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并建有51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近4年来,电子科大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获奖近2000项,学校在2021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二,连续五年位列前五。学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近千篇(其中国际顶会或国际权威期刊论文超过40%)、申请专利350余项。

使命驱动:不断升华精神格局 引领学生勇担使命

“成电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一所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学。”1961年就进校工作、今年87岁的张开华教授多年来坚持为学生讲述“成电故事”。他所在的“成电故事讲师团”由平均年龄超过81岁的老教授们组成,每年为超万名学生开办100余场讲座,勉励青年学子传承成电“红色基因”,发扬“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争做时代新人。

大力提升学生敢于担当、敢于引领的意识、格局、素养和能力,是培养创新引领性人才的内在要求。据了解,电子科大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构建了“校-院-班”三级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从学生大一进校开始就配备“学业导师”和“学生导生”,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奋进当下、着眼长远。

640?wx_fmt=jpeg

2018年12月,航天英雄杨利伟做客“成电讲坛”

同时,学校蓬勃开展“成电讲坛”“成电下午茶”“Leader说”等精品文化活动,邀请两院院士、革命前辈、航天英雄、“感动中国”人物、行业精英、杰出校友等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分享、零距离交流,让学生“转身遇见大师”、处处乐享精神盛宴,有效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格局。

2016年,电子科大进一步推出“栋梁工程计划”,探索构建“创新驱动型的工科人才领导力培养模式”,创建了《成电栋梁工程》领导力教育计划,组建校院两级“立人班”,在全校开展全覆盖、分层次、进阶式的领导力培养。

特别是以提升听、说、读、写“新四会”能力为重要抓手,学校大力开展“成电辩坛”“成电青年说”“新四会能力大赛”等精品文化活动,开设“人类文明经典”课程、成立“学生写作指导中心”,为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引领能力“换挡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器”。

电子科大还建设了335个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在学校的培养和支持下,青年学子走进国家部委机关、国防重点单位、行业领军企业交流学习,走进基层舞台、参与社区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甚至走进联合国大会、世界银行及IMF年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舞台,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出成果、做奉献,展现了成电学子的宏阔胸襟和担当精神。

近年来,电子科大多措并举引导学生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本科生深造率连年超过三分之二,2021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70.29%,位列“双一流”A类高校全国第四,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超过50%到国家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和基层就业。学生以综合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党委副书记申小蓉表示:“引领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石,学生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发展得更好、作出更大贡献。”

改革永无止境,脚步永不停歇。日前,学校出台了《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从2023级开始实施。该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在系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深入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校长曾勇表示:“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迭代优化、探索完善人才培养的‘成电模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成电贡献。”


编辑:卿晗  / 审核:卿晗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