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疫情来了,我感觉必须跟我的学生在一起!这个时候更需要有人投入到防控中去,努力抗疫,然后让它早点结束!”
“我的工作就是要带着学生在做实验中搞科研,离开学生的话,我感到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左二为沙河教职工志愿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曾红娟
曾红娟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说这话时,个子小小显得瘦弱的她,有一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决不服输的劲儿。
9月1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学校发布“关于落实成都市疫情防控新要求的通知”。
闻令而动,师者出列。看到学校人力资源部在教工中征集沙河校区的志愿者,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后来才得知,她是这轮抗疫志愿服务中,主动申请进入封闭的沙河校区驻校的唯一一位女老师。
“我没有多想,只是觉得我孩子也念大学去了,学院里年轻老师一般有小孩要照顾脱不开身,今年我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排在后面的实验课,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我想能够有时间担起这份工作来。”
曾红娟2007年来校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15年来与成电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将自己的家安在了沙河附近,方便随时进入学校开展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工程中,她深深认识到教师这份职业的使命感和肩头的责任,致力于既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从教师到志愿者,从实验室到核酸检测点,改变的是工作场地,不变的是责任担当。
主动申请驻校后,曾红娟被分配到了沙河教职工志愿者核酸扫码小分队,与光电杨承、基建处陈隽锋、宣传部原航三个小伙子一道,在核酸检测中负责扫码环节的工作。
早上7点,曾红娟与核酸扫码小分队队员一道换上防护服,投入“战斗”状态
在曾红娟看来,人手相对不足、工作量大,更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投入“战斗”的状态。
沙河校区的核酸检测是每天早上7点半就要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曾红娟他们必须赶早起床,这项工作还需要做好扫码者个人的防疫准备,包括穿戴防护服装、手部消毒等,因此每天7点,曾红娟就会提前来到沙河校区体育馆二楼,像平时上课那样,早早为当天的工作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曾红娟在核酸扫码工作中
9月3日,因核酸检测切换系统平台,导致扫码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看到学生排起的长队好长一段时间都不往前移动,刚进校同样在队伍中接受核酸检测的她暗自祈愿,希望第二天一切顺利,以免孩子们等候时间太久。
“我们的同学们都很安静,队伍里秩序也维持得很好,没有听到过多的抱怨。”曾红娟对同学们在此轮疫情防控中表现出的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感到欣慰,“那几天天气变化得快,3号当晚还下起了小雨,考虑后面一天可能还会降温,我就想着提醒学生们多穿点衣服,不要在排队的时候着凉了。”
除了完成每天半天的核酸志愿服务工作,余下的时间里,曾红娟就像平常一样来到实验室帮助已经到校的研二学生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
驻校工作期间,她就暂时住在沙河校区研究生宿舍楼,这让她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而且更方便与学生及时交流。
比起时刻牵动大家神经的疫情进展情况,直观的实验过程和操作以后,不能面对面就得出的数据作分析交流,不知道学生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了,这让曾红娟更着急。
曾红娟目前主要致力于生物与化学传感器及生物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她带的学生中有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研究生、本科生,大量的科研学习工作需要在实验室依靠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中完成,对实验环境依赖程度相对其他学科老师来说更高。
“我最担心的是这波疫情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科研进度,于是就依据现行的一些即时通讯手段,比如开设微信、QQ线上答疑,实时指导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尽己所能地为他们的科研论文发表的推进提供些帮助。”
“我没有做过班主任,关心关怀学生这块我们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已经做得很好了,我想我能给学生最大的关爱,就是在学业上支持他们成长,及时地将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困惑的解答带给大家。”
“疫情的突然而至打乱到了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学校就像温暖的大家庭一样,我们虽然驻校担任志愿者,也时时被同事间彼此的关心感动着。”曾红娟表示。
人力资源部杨飞亚老师在沙河防疫工作组工作,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是对接核酸扫码小分队当天和第二天的扫码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但第二天依然精神饱满地又投入到新工作中。曾红娟非常认可学校工作组对志愿者老师的充分沟通和工作安排,“虽然疫情这个强敌当前,但有我们全校教职工共战疫情汇聚起的精气神合力,相信一定能尽快实现疫情的社会面清零,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们能早日回到美丽的校园中。”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