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习二十大】光明网: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文:叶本乾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媒体 时间:2022-11-07 4362

  编者按:11月4日,光明网理论频道“理响中国”栏目刊登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本乾教授撰写的文章《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全文如下

QQ截图20221106200423.png

  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长期奋斗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而“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其中,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发挥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作用。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纵观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虽然道路不尽相同,但科技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迈向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长期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倚赖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优势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以自身为标准的文明理论,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居主导地位。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科学技术正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世界现代化向前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现代化一般意义上的共同特征和普遍意蕴,将科技现代化视为其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第一,理论逻辑在于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重要论断的自觉应用。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现代化,物质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科学技术正通过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从整体上主导和引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历史逻辑在于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梦想。从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后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再到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科技举措。科技事业贯彻始终、历久弥新。

  第三,实践逻辑在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形势下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选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只有以科技实力的持续提升为奋斗基点,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奋斗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中国科技现代化前进方向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科技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与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将其特质精辟概括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凝聚中国经验、提出中国方案,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的科技现代化指明了基本前进方向。

  一是中国的科技现代化以促进中国超大规模人口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中国的科技现代化积极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着力解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中国的科技现代化以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发展方略。中国科技现代化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警惕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对精神文明的侵蚀,警惕盲目改造自然,试图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对生态文明的破坏,要实现“五大文明”齐头并进、同步推进。

  三是中国的科技现代化以造福全人类为终极目标。与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高举科技霸权主义根本不同,中国的科技现代化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的科技现代化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科技现代化支撑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我国科技现代化道路仍任重道远,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成为制约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发展瓶颈。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继续强化科技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作用,亟需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要牵住“牛鼻子”,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引擎作用。

  二是筑牢“蓄水池”,把握人才第一资源。人才是科技现代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始终保持对人才的“饥渴度”,一手抓引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要一手抓自主培育,尊重人才发展规律,依靠我国自身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是要聚焦“卡脖子”,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是中国科技事业破解“卡脖子”难题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力量有机结合,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实现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市场机制有机统一,共同凝聚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

  时代呼唤担当,奋斗创造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责任,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要以实际行动为奋力谱写科技现代化新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重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SC22ZX001)】

  作者:叶本乾(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链接:https://share.gmw.cn/theory/2022-11/04/content_36138241.htm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