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川日报:借助数字技术 “四个精准”助企纾困
文:刘裕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2-11-09 2213

page_11.jpg

  

  目前,为帮助市场主体纾困,各级政府不断出台系列政策,尽其所能给广大企业帮扶支持。从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和“稳经济”的实际效果看,川内各地纾困帮扶政策仍有调整改进空间。根据笔者调查,许多企业在充分肯定政府努力的同时,认为纾困帮扶政策还有以下几个不足:一是政策基本为“普惠”型,资金有限又平均用力。二是对企业面临的融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三是一些政策限制条件多,办理流程繁琐,手续复杂,影响了政策申请的积极性。

  如何有效解决帮扶政策存在的问题?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地以数字化手段创造性开展帮扶纾困的实践,提供了思想启发。立足本地实际,建议我省各级政府须强化系统谋划和资源统筹,充分借助数字化手段,聚焦打通当前纾困帮扶政策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实现助企纾困“四个精准”。

  精准“稳链”。针对因疫情防控导致原材料和商品采购供应受阻、物流不畅、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等痛点问题,借助数字技术打通供需两端堵点,引导产业上下游间流转顺畅,保持主要产业和行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首先,要运用大数据加强商品寻源,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物资,将产业链供应链各关键节点的企业纳入“白名单”,通过云平台、“数字展会”等开展供需对接、采购结算,着力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其次,要大力开展“数字防疫”,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广“防疫泡泡”模式,提高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智慧化防疫水平,着力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性;再次,要加快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推进物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模式的融合创新,建设或完善省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扁平化的快速协调机制,着力增强物流的畅通性。

  精准“惠企”。针对目前纾困帮扶政策“普惠制”、政策限制条件多、办理流程繁琐、手续复杂等突出问题,建设、提升惠企信息化平台,通过大数据对各地“困难行业”企业当前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搭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线上沟通议事平台,根据行业领域或成长型、传统型、创意创新创业型等标准对企业进行定位分类,及时将有限资金从当前的“普惠性”向“行业性”困难倾斜,比如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可侧重稳岗补贴,线上经营企业侧重降低平台服务费;对纾困帮扶政策,要梳理形成惠企政策清单,通过平台实现集中发布、精准推送、线上解读;着力提升政策落地智能化水平,相关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非申即享”,推动税费减免、社保费缓减、房租减免、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等政策精准兑现。

  精准“输血”。瞄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信息技术与金融业融合创新,着力解决传统融资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风险管控难、人工成本高等堵点问题。首先,要加快建立区域金融大数据中心,推动政务公共数据资源与金融机构信用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促进信息流、商流、物流及资金流的整合,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精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把控借贷资金流向。其次,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用于融资的订单、合同、发票、税票、仓单和债券进行共储共享,建立质押抵押资产数据库,追溯票据和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帮助金融机构降低征信成本。再次,要全面提升金融业务数字化水平,突破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在时间空间和人力资源上的限制,实现全自动、全线上、全天候,通过线上申报、自动审批、批量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融资成本。

  精准“转型”。针对广大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业务再造难、转型成本高、技术挑战强等关键问题,着力降低数字门槛,加强生产要素保障,主动靠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群体性数字化转型发展创造条件。为此,各级政府要首先加大对共性开发平台、共性解决方案、开源社区、基础软硬件的支持力度,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社会化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其次,要积极推动平台企业、数字技术企业与困难行业企业跨界融合运用,培育优质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面向中小微企业需求研制个性化解决方案。再次,要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针对文化旅游、食品加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化工能源等四川传统优势行业和商业零售、餐饮娱乐等民生领域,定期发布数字化创新应用场景项目清单,通过试点示范、产品首购、优先授予运营牌照或资质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场景建设。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报道链接: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21107/285011.shtml


编辑:  / 审核: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