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本科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基于案例、立足实践,为学生打开科技论文写作之门
文:何乔 学生记者团 张碧程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2-11-22 7616

“老师教学认真、讲解生动、富有激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收获颇多。”

“罗老师幽默风趣,上课太有意思了,在短短的几周里我学到了很多科技论文写作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也更加清晰。”

“罗老师不仅对课程认真,也很关心学生,经常在课后和我们交流,教给我们一些课堂之外关于科研甚至生活的知识。”

……

这是同学们对航空航天学院罗钐副教授“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课程的评价。从2019年加入课程组以来,罗钐本着同课异构的理念,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打开科技论文写作的大门。

929f3613ea3ad2bcd1fb3ac9c2545a8d.jpg

“现身说法”:将老师的论文“解剖”给学生看

“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课程是航空航天学院大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希望帮助本科生适应大学的学术环境,引导本科生进行专业阅读和讨论,培养其学术批判思考和写作能力,为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打下根基。

课程组一共四位老师:徐利梅教授、邹焕副教授、王茜副教授和罗钐副教授。在每年上半学期,老师们分别开设班级,学生自由选择,每个班不超过30人,保证小班教学的效果。课程组经过研讨,确认了教学内容,包括文献检索、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演讲和学术道德等,统一了课堂形式。同时,每位老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科研经验和教学理念进行一些变化和创新。

刚开始接手这门课程时,罗钐回忆起了自己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博时上过类似的课程,当时尽管有一定的论文写作基础,但是面对老师的理论讲解和厚厚的英语原版教材,罗钐感觉自己很多地方都不明白。“我记得当时每门课至少都是A,只有这门课拿了一个B,至今想来都心有余悸。后来我是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写了越来越多的论文,才突然明白,哦,原来老师当时讲的是这个意思!”回想起这段经历,罗钐忍俊不禁。

因此,在课程设置之初,她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对课程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在她看来,学术论文写作讲究实际操作,如果以理论为主,不仅枯燥,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进行讲解。而书上的案例绝大部分都是其他学科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契合度不高,不仅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同时也缺乏兴趣。因此,她选择用自己的论文来作为案例,通过细致的“解剖”,特别是自己当初犯错的地方,以“现身说法”来告诉同学们科技论文写作的门道。“我会给同学们逐句进行讲解,告诉同学们以前我会怎么写,现在我会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罗钐说,“自己的论文讲起来更生动,更有故事性。”

同时,在选择论文时,她也注重紧跟前沿,选取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来做讲解,例如6G技术、边缘计算等。“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才能详细展开讲科研怎样做,论文怎样写。”

在课堂上,罗钐还会分享各种小故事,用生活中通俗的事物来类比论文写作。比如在论文中,有的同学描述某种算法“该算法准确率高,性能优秀”。这种写法是模糊的、不准确、不客观的,不是科技写法。应该要具体给出算法的指标,并且要与同类其他算法进行比较,才能下结论说它是否优秀。这时候,罗钐会举打孔机的案例:比如我设计了一款打孔机,写道“该打孔机能提供各种规格孔距并可以打更多纸”。这是很模糊的描述,没有给出具体的孔距大小和纸张数量,也没有与其它打孔机做比较,人们无法得知该打孔机具体情况,也就无法判定是否优秀。应具体写“该打孔机孔距为4厘米、6厘米、11厘米,一次可打3英寸厚的纸张,一只手即可操作。对比同类产品A和B,A孔距虽多,但纸张少。B纸张虽多,但孔距仅一种,且需要供电”。如同我们在联系导师的邮件里写“本人成绩优秀”、“爱好运动”、“擅长团队合作”,光这一句话导师无法判定,需要给出具体成绩及排名,描述参与运动情况例如“学院篮球队员”、“每年参加运动会长跑进入过决赛”等。经过这样的类比讲解,同学们经常一下就恍然大悟。

航空航天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海波对罗钐的课堂印象深刻。他说,“罗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她自己写的论文,同时也时常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写作中的内容做类比,把深奥的知识讲得深入浅出,不仅有趣,也让我们感觉有收获。”

朋辈引领:让学长站上讲台做经验分享

除了自己讲,罗钐也邀请自己指导的本科生站上讲台,分享自己做科研的心路历程和论文写作心得。

航空航天学院2016级本科生谢翔东在大二上学期“通信原理”课程上认识了罗钐。因为对罗老师研究方向很感兴趣,他便主动跟她联系,跟着做科研。大三时,谢翔东在罗钐的指导下,在第10届通信、电路与系统国际会议(ICCCAS 2018)上发表了一作论文。

2019年,罗钐邀请谢翔东到课堂上做了经验分享。他从如何提出问题谈起,详细讲了自己如何围绕研究方向进行学习,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如何撰写论文的过程。

图片1.jpg

“学长学姐的分享会更加贴近学生,他们非常感兴趣,会主动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这种朋辈间的交流能让学生认识到,原来做科研、写论文没有这么难,我们也可以做,从而树立起信心。”罗钐说。

从2019年起,让学长学姐做经验分享便成为了课堂的一个固定形式。航空航天学院2019级本科生刘东航将在明年春季学期给学弟学妹们做分享。他在罗钐的指导下,在2021年第六届信号与图像处理国际会议 (ICSIP 2021)发表了一作论文。

罗钐是一位很有亲和力的老师。她幽默风趣,喜欢跟学生聊天;她喜欢知乎,能够跟青年人有共同话题。在她看来,只有跟学生站在一起,让学生知道老师能够理解他们,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也愿意跟着她,不管是上课,还是做科研。

谢翔东本科毕业后保送了清华大学。在他看来,罗钐温和风趣,对学生很好,不会给学生压力,在罗钐的指导下自己才得以走上科研的道路。现在,尽管已经在外校求学,但遇到关于未来发展方向这样的大问题,他仍然会找罗钐,咨询她的意见。

而在刘东航看来,罗老师不仅像长辈一样关心学生,也是一名负责人的引路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晚上11点左右,突然收到罗老师发的消息,原来她发现了我的论文里有一处瑕疵。这让我感受到罗老师在科研上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在课堂上,罗钐也很“开明”。她的课堂作业一般都是当堂做当堂交,不留到课下。在课间,她会主动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在忙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因为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她的课堂氛围总是很活跃,学生积极性也很高。

立足实践:为学生办一场模拟国际会议

“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课程的一项重要考核是要完成一篇英语学术论文并在模拟国际会议上做报告。

对于学术论文,课程组的老师们也做了精心的考量。大家认为,如果让学生写一篇综述论文,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的回顾与总结,缺少了一般学术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为了能让同学们得到更好的锻炼,老师们决定将课程论文的写作与学院的一门新工科项目式课程“工程创新与设计”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根据“工程设计与创新”课程上的成果,来撰写一篇英文学术论文。

图片5.png

在收到学生的论文后,老师们首先会对论文进行查重,并将查重报告返给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严肃认真对待论文写作。同时,老师们也会对论文进行逐篇审阅修改。

在完成专业写作的部分后,怎样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呢?经过讨论,老师们决定,每年给学生办一场模拟国际会议!

模拟会议议程按照国际惯例并全程英语进行,由课程组的老师们组成学术指导委员会,研究生助教们组成会议组委会,参会学生们按照Call for paper的时间节点要求提交论文摘要及全文。会务组也精心设计了会议日程,编制了会议论文集。会议设三个分会场,各分会场主席由学生自荐和推荐产生。每个分会场分别选取五位同学做分会场报告,就其研究课题向参会的师生们进行了学术汇报和交流。台下参会同学们也积极互动提问,与主讲人就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口头报告之后,进行海报展示,让同学们就其感兴趣的科研项目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颁奖环节,各分会场分别颁发经过学术委员会评议出的最佳论文,以及由学生互评评选出最佳演讲者。

6b7647358d584b7bf5a16f76dda1a47a.jpg

e42ea3b7a679ed1dbcf94f32c95e36b0.jpg

ab900692c03dcf3b635d4591917818c0.jpg

课程组老师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组织安排,让同学们既熟悉国际学术会议的基本流程,又提供给大家英语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切身地感受到科技论文写作和口头表达的重要性。

刘东航参加了首届模拟国际会议,他说,“整场会议的节奏把握得很好,每个小组的展示人都做了充足的准备,这样的形式不仅增添了课程的趣味性,也增长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对今后走上更大的舞台有了充分的演练。”

今年大四的刘东航已经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即将到新的平台逐梦空天。他非常感激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平台助力了他成长,也非常感谢罗钐在科研上对他的指导和帮助,为他推开了科研的大门,让他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编辑:何乔  / 审核:何乔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