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1月18日-19日,60余位来自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2022级的同学汇聚三星堆博物馆,开展“探寻古蜀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主题的特色实践研学活动,通过听讲座、学历史、观文物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领域地了解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心怀“国之大者”,以青春之力托举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商继政教授作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拉开了本次实践研学活动的序幕。商继政教授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二十大?要学什么?要怎么学?”三个问题为引,带领同学们系统地领略了二十大报告:“为什么要学习?因为它不仅仅与国家大政方针息息相关,更指出了青年们投身国家建设的实践方向。学什么?学世界观方法论、把握时代脉搏、找寻人生前进方向。怎么学?先进行整体的把握,再聚焦重点”。
在商继政教授的讲解下,二十大报告的精妙结构在同学们脑海中逐渐清晰明朗。他强调,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新要求,也是对我们青年一代做出的期待。身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讲座最后,商教授结合电子科技大学“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中国青年该是什么样子?”商教授朗诵了用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作为答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首昂扬着青春的激情与热情的词书写出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也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热血。在讲座结尾,全体英才同学起立,高声朗诵了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少年说》。中国的未来取决于中国青年一代,早已成为每一个英才人的认知与使命。英才人时刻铭记肩上的责任,以及党和国家给予的厚望。
结合文化方针,以历史之证感悟多元文化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田卫老师结合新时代的文化方针,为英才的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三星堆博物馆。
田卫老师指出,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重要特点就是文化多元,信仰多元。出土文物中除了占绝对数量优势、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陶器和石器之外,还有以金杖、金面具为代表的黄金制品、以大立人像、人面像为代表的青铜雕像、古城城墙筑造所使用的土坯筑造技术等,深深烙印着其他文化的印记,体现了三星堆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吸附性。此外,三星堆文明对于世界文明也有着杰出贡献:以神树和人像为代表的青铜雕塑作品在东方青铜文明中绝无仅有;辉煌的黄金工艺成就,在东方农耕文明中极为独特;种类和形制都十分丰富、近乎“狂野”的用玉现象在中国青铜文明中十分突出。从多个角度剖析,三星堆的发现都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和如今倡导的文化方针高度契合。
田卫老师生动的叙述,让全体英才同学们对即将展开的三星堆博物馆之旅产生了兴趣。三星堆文化昭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也打开了同学们对于中原文化起源认识的另一扇窗户,更加深了大家对于多元一体、包容开放的理解与认可。
走进三星堆,实地探索神秘灿烂的古蜀文明
11月19日早上,同学们走进三星堆博物馆,实地探索浏览,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博物馆以黑色调为主题,灯光只聚焦在文物上,彷佛在一件件文物之间游览时走过的不只是无光的空间,还有厚重的时间。
独特的陶盉、偌大的陶缸、长柄的陶盘和鸟头柄的勺子……精美的陶器带着千年前的烟火气映入眼帘;千年之后花纹依然细腻清晰的祭山图玉璋,栩栩如生的猪鼻玉龙带着远古的信仰崇拜,与现代文明碰撞交汇。二号青铜馆是三星堆的最高成就所在:铜大立人像、黄金权杖、黄金面具、商青铜神树……每一件都精美无比。面具馆藏中,打了三个“耳钉”的“叛逆古蜀少年”、端庄谨严的青铜大面具和有着“千里眼”和“顺风耳”的青铜纵目面具令人目不暇接。种种作品背后是千年之前的古蜀人奇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他们无与伦比的青铜器冶炼技术。
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同学们还有幸参观了修复馆,这里可以看到那些刚刚出土、还没有来得及摆放进博物馆的文物;可以了解工作人员修复文物的日常工作;也可以亲自通过显微镜来观察青铜器表面的模样……参观完了三星堆博物馆的所有藏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被古蜀文明深深震撼,为多元化的中华文明所深深吸引。
参观结束,老师和同学们在博物馆门口合影留念,为本次英才实验学院三星堆博物馆实践研学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英才人必将在未来更加努力,不负学校培养,不负国家重托!
编辑:张闻起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