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1月11日、18日,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大学外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承办的“Linking Policy and Practice in English-medium Instruction: A Critical Dialogue ”(以英语为媒介教学之政策与实践)主题教学工作坊以线上形式成功举行。两期工作坊邀请到密歇根州立大学Peter I. De Costa、香港城市大学潘国雄、香港理工大学邱旭妍、香港理工大学胡光伟、澳门大学袁睿、电子科技大学张铁夫等专家围绕EMI(以英语为媒介教授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如何开展在线EMI、EMI所遇到的困难和应对方法、EMI的影响等与在线师生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讲座由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徐林林博士主持。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胡杰辉教授作为主办单位代表致词,对出席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胡杰辉教授从电子科技大学实际情况和国家战略两方面强调了EMI的重要性。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电子信息相关专业都与世界知名院校有合作项目,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需要以英语为媒介进行学科教学。他也提出了EMI面临的严峻问题,比如学术研究造诣很高的老师,在面对以英语为媒介教学时存在巨大心理压力,由于缺乏语言自信以至于放弃使用英语教学等。
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潘国雄博士分享了针对香港EMI中老师和学生的案例调研。潘博士介绍了全球EMI研究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香港的语言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转变。在分享了EMI研究及其不足之处后,潘博士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样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分析、研究结果等。
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Peter I. De Costa博士介绍了EMI的定义,揭示了关于EMI的两种现象:英语教学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新自由主义和语言商业化。他分别从四个角度阐释并提出了关于EMI教学的问题,即为什么学生要参与到跨国高等教育中的EMI教学项目里?我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跨国高等教育中EMI教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又是什么?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邱旭妍博士分享了主题为“EMI环境里学生对语言学习和使用的态度”的研究。邱博士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设计、发现、研究影响、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享。她对EMI教学和学生态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在使用问卷量表时可以考虑是否融入EMI教学的社会因素;二是在研究中引入纵向角度,即研究学生长时间参与EMI教学环境中产生的动态变化。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胡光伟教授发表了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中EMI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启示的演讲。胡教授首先指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时常面临的各种问题,随后解释了EMI兴起背后的强大驱动力,如全球化巩固了英语的世界通用语地位、EMI日益成为获取前沿科技的策略和方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增加学生就业优势等。他指出,中国的EMI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大部分高校都提供政策支持,让学生既能提升英语流利度,又能学到专业知识。最后胡教授介绍了自己从2014年到2019年开展的三个研究,总结EMI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张铁夫博士向大家展示了理想化的大学EMI课堂。他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背景、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等,建议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逐渐接受EMI课程,并充分发挥EMI课堂的社会情感影响,最终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来自澳门大学的袁睿博士向大家分享了其关于在线EMI教学的最新研究。袁博士介绍了EMI课堂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建议教师使用多语言、多模态、多感官等方法在虚拟环境中开展“人性化”教学。比如展示自己或家人的照片、改变语调或面部表情等。最后袁睿博士强调,EMI教师需要对跨语言的多重策略和目的有更全面的认识。
在问答环节,专家分别解答了参会老师提出的“就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和语言商业化的问题”“英语教师应如何与专业课老师合作共同开展EMI教学”“在EMI课堂中学生使用哪些学习策略效果最为显著”“语言教师和EMI教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问题,并就不同语境中EMI的应用和研究等现状、不足、研究方法和评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为大家进一步理解和认识EMI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基础,推动了EMI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相关链接:
教研室名称:大学外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教研室类型:课程教学类
教研室负责人:胡杰辉(电子科技大学)
教研室简介: 大学外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以高质量大学外语课程群建设为总体目标,坚持“立足西部、沟通全国、共建共享、彰显特色”的建设原则,聚焦“深化课程内容体系、重构教学资源形态、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和完善教师发展生态”四个关键任务,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一流大学外语课程建设,服务我国外语教育发展新格局。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