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术沙龙”邀请专家开展材料、化学与能源专题系列讲座
文: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22-12-08 2561

  近日,四川大学张楚红教授、钮大文教授和程冲研究员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做客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学术沙龙”活动,开展材料、化学与能源专题系列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材料与能源学院承办。

  四川大学程冲研究员以“抑菌抗炎促再生人造酶的创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为题作专题报告。他围绕满足不同组织修复和治疗迫切需求的抑菌、抗炎及促组织再生的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制备,总结了近年来提出的通过构建高分子人造酶材料来实现高效抑菌、抗炎和促再生治疗效应的最新进展,团队利用高分子化学结合材料基因工程技术,高通量设计和筛选的方法,和医工结合的研究模式,开发出多种可高效抑菌、抗炎及促再生的人造仿酶生物医用材料。他从分子及原子尺度上表征其活性中心、分析其活性配位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出发,阐明了不同人造酶结构对不同ROS种类的催化效率及特性,结合理论分析阐明其构效关系及催化机理。

图片1.png

  四川大学张楚红教授围绕“二维金属硫簇化合物晶相结构调控及其储钠性能研究”作主题报告。针对二维金属硫簇化合物本征热力学不稳定,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张楚虹教授团队基于电子注入理论,建立了一系列空位调控技术(气相还原、等离子体诱导),成功诱导了二维金属层状材料(硫化物、硒化物等)由半导体相(2H相)向金属相(1T相)的转变。实现了稳定1T相的规模化制备。相结构调控工程赋予1T相材料类金属导电性(比2H相高5个数量级),以及显著降低的钠离子扩散势垒,实现了超高储钠比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突破了金属相(1T)二维金属层状材料本征热力学不稳定带来的合成困难以及室温不稳定等瓶颈问题,为高容量储钠电极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图片2.png

  四川大学钮大文教授以“Halogen-bond-assisted radical activation of glycosyl donors enables mild and stereoconvergent 1,2-cis-glycosylation”为题,围绕非共价相互作用促进的1,2-cis-糖苷化反应策略作专题报告。他指出,糖类在免疫、细菌和病毒感染、肿瘤发生及迁移等几乎所有生理病理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多数糖基化反应是由双电子转移过程(离子型)启动活化糖基供体获得碳正离子中间体等价试剂。这一活化模式存在固有缺陷,即往往需要使用不稳定、难以制备的糖基供体,或者使用强酸或强路易斯酸活化,限制了糖苷化反应的底物适用性。此外,高立体选择性构建1,2-顺式糖苷键的手段仍然缺乏。针对这些问题,钮大文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糖基供体也可以通过连续两个单电子转移过程(自由基型)启动活化。


编辑:肖洁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