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坛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拥抱锦江春色,探索杜甫诗里的春天——伍晓蔓的诗歌感悟分享
文:罗彤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3-03-24 2573

  近日,《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副教授伍晓蔓在经管楼报告厅,为成电学子带来了题为“锦江春色——探索杜甫诗里的春天”的诗歌分享讲座。

1.jpg

  伍晓蔓首先从我们身边的春天景色引入,介绍了杜甫与成都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带领学生们一同朗诵杜甫的《喜夜喜雨》,引导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声音和音调来感知诗中的感情。“诗者,天地之心也。”伍晓蔓提出,诗歌是对心底的触动,诗歌的声音是缓慢的,在抑扬顿挫的声调中诗歌才可以经过大脑,经过心灵。正因如此,中国的诗歌相较于外国诗歌偏爱于风景,其中春秋两季是四季中最易入诗的时节,伤春悲秋,正是因为美丽才要悲伤,才要惋惜,这是诗人对美景的不舍和无法保留的难过。

  伍晓蔓通过杨巨源的《城东早春》指出,春天最美的时候是刚开始的时候,这不仅仅是一种气候,更是人们身边的具象物品。诗歌不像其他的基础知识,它不是用来比较的,而是让同学们来感受生命的,让人能够满怀对生活的希望,在枯燥的生活中保留一份自己的乐趣,激活自己的心,成为一个丰富的人。伍晓蔓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不疾不徐,从容不迫,明白春天是用来欣赏的,是需要一步一步自己探索的,领略春天的同时领略杜甫诗里的成都风采。

2.jpg

  接下来,伍晓蔓用诗人孟郊引出杜甫。春天是古时三年一次的进士考试时期,孟郊在前两次落第时,在诗中均表现出失意时对春天景色的麻木,而在登科后,他写出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诗句,尽显得意张狂。他的春天是在他的情绪中,无法看到真正的花,以物喜,以己悲,无法真正感知春的样貌。

  “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安史之乱之际,国家动荡,社会不安,杜甫在《同谷七歌》中写出了这个冬季平民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凉景象,人民悲苦的生活状态,数不清的生命消弥在了漫天飞雪中。在这样的暮冬,杜甫来到了成都府,在接下来的春天开始了他在成都的生涯,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安逸快活的一段时光,所以,如果说一个人的诗有一年四季,杜甫诗的春天便属于成都。

  杜甫在观览成都的过程中,写出了《琴台》《蜀相》《名楼》等名篇,让成都真正成为了有文化,有内涵,美好的城市。除此之外,在草堂的日常更让杜甫自由潇洒,留下了许多的名篇。伍晓蔓重点介绍了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杜甫感受到了锦江的美好生机和盛大的春意,在春天到来之际生动描述了成都美妙的春景,抒发了自己的激动和独步锦江时对岁月时光的感悟。正是因为春天的流逝,生命的流逝,才会珍惜,才会感受,活在当下,看到成都天地间真正的花。

  与此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大自然春日易过,人类渺小生命易逝的紧张感。生命之中比思考更重要的是感受,生动的人要比深刻的人更加难得。伍晓蔓特别吟诵了《曲江二首(其一)》,带领同学们感受其中的春日美景,体味杜甫眼中的美好春天,描述出至今仍然生动的大自然场面。

  最后,伍晓蔓总结道,同学们要有一颗强健、灵敏,敢于感知、承担和领略的心,学会向光探寻,把自己接通向更高更大更美好的境界,这样才能激活自己,把这一切美好孕育成一颗明珠,奉献给世界。而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它可以不在远方,也最好不在远方,但必须向上。它是美妙的魔法时刻,富饶的人文赐予,生命中的惊奇和惊喜。

3.jpg

  互动环节,问及个人读诗的最好时段,伍晓蔓说,一个人对诗歌的接触,小时候的环境和家长的启蒙是很重要的。但是家长在启蒙孩子之前,自身一定要学会欣赏和热爱诗歌,感动别人要先感动自己,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热爱诗歌,将诗歌贯穿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才能影响下一代,激发小孩对诗歌的兴趣。有同学问,为什么现代人接触到的古诗比较多但是现代诗却比较少?伍晓蔓答道,现代诗与古诗最大的不同在于现代人很少去写抒情诗,这是两种不同的诗歌精神,现代诗的内核是孤独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被忽略;同时,在语言风格上说,现代诗很少具有押韵,这是一种与古代诗性的不同。但是,不论怎么比较,人还是要回到天地之间去感受诗歌,了解古代精神的同时拥抱现代精神。

  伍晓蔓最后给大家推荐了《千家诗》,对于大多数对诗歌感兴趣的现代人,这本诗集是完全可以满足大家需求的。在读书的同时,同学们也要激活自己,激发自己对世界的感悟,要让生命中充满感动,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身边的事物,能够与朋友分享美好的句子。关于诗歌,是我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诗人和作品的过往,与诗歌,与天地押一个韵。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