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宁波大学吴燕京教授做客学术沙龙
文: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23-04-28 3363

近日,宁波大学吴燕京教授应邀做客教师发展中心学术沙龙”,为学校师生带来“神经科学进展揭示人类语言学习的起点”主题报告,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444.png

  吴燕京围绕“神经科学进展揭示人类语言学习的起点”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他和合作者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期刊上有关新生儿语音习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吴教授从“言语是如何演化形成的”这个人类尚未弄清的重要问题导入,向在场老师和同学介绍了语音学家、发展语言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Patricia K. Kuhl教授的“世界公民”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出生6-8个月后才开始具备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分辨能力,换言之,新生儿没有音素分辨能力。

  事实真的如此吗?吴教授及其合作者融合精巧的实验设计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考察了新生儿(出生2-5个小时)能否在音素训练后习得分辨音素的能力。神经成像证据表明,新生儿可以学会区分正常播放和反向播放的元音。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婴儿在训练一结束就进行测试时,表现出对元音差异的血液动力学反应潜伏期更短,差异在额下回最明显。尤其在2小时睡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的神经活动呈现出显著差异,主要分布在颞上和左侧顶叶下部区域。

  基于研究结果,吴燕京教授等人认为,新生儿刚一降生便可以通过感知-运动回路为主的神经网络,采用“沉默式模仿”的方法,学习、识别和分辨属于人类语言的声音。此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儿童语言与认知发展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打破了语言学习起点的原有理论假设,推动了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也是神经科学在语言学领域应用的经典案例。

555.png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积极踊跃与吴燕京教授交流和讨论了相关问题,吴教授均耐心解答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师生们表示此次交流拓展了科研视野与思路,收获了信心与方法。

  本次学术沙龙由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外国语学院高山教授主持。


  相关链接:

  吴燕京,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本科和博士毕业于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心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在《自然·人类行为》和《美国科学院院刊》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包含ESI高被引论文数篇,总引用超过2000次,是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现主持国家社科重点课题1项,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