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实践】格拉斯哥学院本科生党员骨干赴贵州岑巩开展思州石砚非遗文化调研
文:余悦、谢冰洁 图:余悦 来源:格拉斯哥学院 时间:2023-08-24 1992

  7月17-21日,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格拉斯哥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骨干组建“绿行·文宣岑巩”调研队,前往贵州省岑巩县开展“践初心 担使命 兴乡村”本科生党员骨干基层调研活动,聚焦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州石砚,感受非遗魅力,体验非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思州石砚,古名蛮溪砚,又名金星石砚,因产于思州治地(今贵州省岑巩县)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厚重。2003年思州石砚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列入“中国十大名砚”,2021年“思州石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age.png

雕刻精美的思州石砚

了解思州石砚历史与现状

  在思州石砚博物馆,调研队队员聆听了思州石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小平大师的讲解。眼前一块块砚台,犹如一片浩瀚的宇宙,黑色的砚体代表宇宙的背景,而砚体上面点缀的圆点,即金星石,则类似星体。它集书画、雕刻于一身,代表着独特的石砚文化,代表着多民族交融的文化,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在张小平大师的娓娓道来中,调研队对思州石砚的石材特点、历史记载、发展情况等有了深入了解。

image.png

张小平大师现场讲解

  调研队队员在与张小平的交谈中了解到,近年来,思州石砚受到文玩市场萎缩和经济效益下滑的影响,再加上制作复杂、学习周期长、见效慢等因素,思州石砚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挑战。

image.png

思州石砚博物馆合照

体验思州石砚制作

  在思州石砚传承基地,调研队观摩了手艺人们现场制砚,了解到石砚的制作流程分采石、制砚、打磨、配盒包装四个步骤,历经选点、试石、开采等15道工序。经过手艺人的示范与讲解,调研队队员亲自体验了制砚和打磨两个步骤。队员王敦锐表示,制砚环节看似简单,却对整体设计、力度把握等要求非常高,非一朝一夕能练成,且整个过程较为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力。在体验制作过程后,队员们感受到思州石砚手艺人的不易和艰辛,也意识到传承思州石砚文化的重要性。

image.png

调研队队员体验制砚

走访思州石砚手艺人

  调研队走访了开设作坊的手艺人,进一步了解了思州石砚的发展现状。手艺人郑瑞说,目前思州石砚的宣传与推广较为有限,愿意传承思州石砚制作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随着经济下滑,他曾经的徒弟不得已放弃了学习,另谋生路,这样的情况令人唏嘘。但郑瑞表示,他会继续坚持制作思州石砚,将这个技艺传承下去。

image.png

与手艺人现场交流

  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对思州石砚的制作、历史、传承和发展有了深入了解,也对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有了深刻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大学生党员,同学们也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英文优势,以双语视频等形式为思州石砚的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好中国故事的传播者,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李果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