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旗飘扬】基础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胸怀祖国需求,创新科研利器”的双融合实践基地
文:基础院教工党支部 新闻中心 图:基础院教工党支部 来源: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新闻中心 时间:2023-09-19 3731

  编者按: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双向培育工程),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党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有效领导的重要方式。电子科技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中心,立足实际,于2020年出台《关于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方案》,遴选推进建设学校首批15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通过健全和完善教师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培育培养、激励保障、示范带动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不断彰显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着力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学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重要骨干力量,为全面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保证。学校新闻中心将逐一展示15个工作室的建设成果,示范带动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开展高水平基础前沿研究为己任,着力培养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国际视野,把支部建设成为“胸怀祖国需求,创新科研利器”的双融合实践基地。工作室建设期间,支部构建了“协作型”支部建设模式、搭建了通用性强且符合理工融合多学科交叉特色的“解析-交叉-融合”工作法、创建了“党建+教学科研”双促进育人品牌,带动培养了一批党建优、业务强的双带头党员典范,他们在党建思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引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8d695027bef3bbfa1dc588396db2c8a.jpg

构建“协作型”支部建设模式

  工作室在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规范“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协作型”支部建设模式。运用支部既有高层次人才、又有行政人员和博士后教师的构成特点,对每个党小组的成员搭配“研挑细选”:综合考虑研究方向和学术课题的交叉融合设立党小组,鼓励党建和学术“双优”的教师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通过“协作型”党建模式,支部党小组组长主动申请担任支部组织委员,致力为支部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5867fdb8d0c7958d1bfd3ebca20b653.jpg

微信图片_20230918153708.jpg

  坚持把思想工作做到“随时随处”,致力解决与“忙碌到就算在隔壁也经常见不到面”的高层次人才沟通交流问题。创办“学习思政社”理论学习品牌,每月开展“红色课堂”分享学习心得,通过“人人上去讲、人人下来学”的方式激发支部党员学习热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专家讲座、网络答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并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融入支部成员理论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党员学习成效。开展“教授午餐会”和红色实践活动,积极邀请非党员教师参加,共同研讨学生培养、思政教育、学术前沿、心理健康等老师们关心的话题,同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吸引优秀师生向党组织靠拢。

搭建“解析-交叉-融合”工作法

  工作室立足教工党支部党员的构成特点和工作实际,以科研的思维和态度解析支部建设工作和实践活动,把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工作薄弱环节折射出来的党员思想建设问题和工作方法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解决问题。通过深度“解析”支部工作,对症下“药”,列出任务清单逐一攻破;在支部内部形成学术组交叉、学术课题交叉、教研与行政互补的协作型党建“网络”,协同发展;全面“融合”党建和业务工作,为支部和党员的成长持续提供动力,让“忠诚于党,科技报国”的血脉深刻在党员骨子里,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8e104deaf045ecdc41267ae39b8e53d.jpg

  将党建融入中心工作,把党组织的组织力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教育引导教师党员着力践行育人、科研与服务“三位一体”功能。推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与党建有机融合,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新材料研发中心党支部、其他川内“双带头人”工作室共建,共同开展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我为师生办实事和交叉领域学术研讨,纵深推进党建网络三维化、立体化,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党建新局面,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创建“党建+教学科研”双促进育人品牌

  工作室创建“潜研先锋会”品牌活动,定期与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理论学习、工作经验交流分享,共同探讨如何做好支部党建工作,让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和支委真正掌握党建工作基础知识,把支部工作深度融入学院中心工作、党员需求和师生关切中,促进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

微信图片_20230918153722.jpg

  实施“党建+学业”双导师制,探索“教师支部+导师团队”的育人新模式,常态化开展课程思政和科研育人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为研究生的思想成长提供养分。全面开展实验室科研思政工作,与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同频共振”,以“1个教工支部+2个研究生支部”的形式联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师党员兼任学术科研导师和党建工作导师,以科研模式开展师生党支部“党建+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构建“1+2>3”的育人新模式。例如在与研究生支部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党员通过讲述个人成长经历,深入讨论研究生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诱惑与压力、如何选择未来发展方向。2022年度成电杰出学生马莉原本对个人未来比较迷茫,犹豫是继续从事基础研究还是进入产业界,但在准备成杰答辩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党员交流,重新思考了科研的意义,决定留校从事博士后工作,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着力提升思政工作有效性,支部书记和委员带头报名院“潜研畅谈”系列交流活动,与本科生深入座谈,拓展学院影响力;带头担任四川省青马工程、学校英才学院、立人班等特色班的班导师,积极投身教学第一线,把基础前沿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立足思政育人元素,有意识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精神培育,在课堂上分享相关领域科学家的奋斗故事,结合科研方向为同学们分析“卡脖子”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支部成员积极投身教学第一线,2020-2022学年承担本科生课程529学时(新增156学时),研究生课程500学时。 

以学习实践成果引领科技创新

  支部聚焦国家战略、扎根基础前沿研究,将自由探索与“四个面向”有机融合,将学习和实践的成果与业务工作全面融合,增强党员参与度和积极性,把被动的学习接受转化成集思广益的探索和主动汲取。坚持“四个面向”引领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光电集成、新材料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积极布局发力,以做真科研的态度和方式,强化交叉融合,提升创新能力,致力于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搞清楚。

微信图片_20230918113957.jpg

  支部书记张妍宁作为实验室主任获批立项量子物理与光量子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注重学科交叉、瞄准科技前沿,带领支部委员童鑫、党员周冠宇等面向国家需求推进基础科研;将微观尺度下凝聚态物理基础研究与碳基集成电路器件设计相结合,助力国家在芯片自主研发上的变道超车;支部委员邓光伟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专注量子信息研究,主持重大重点项目2项,工作得到各级领导认可;支部委员夏娟开展基于新型敏感材料在高压下的物性研究,在Nature Physics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对开发新型超高压传感器,推动我国深地深海探测技术进步,加快页岩气等现代能源战略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党员樊军将单分子生物技术和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人体内肿瘤的早期检测,获得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支持,在医工交叉领域持续发力。多名教师党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承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