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川学习平台:准确理解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基点
文:吴满意 李星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3-11-30 16627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要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思考新征程新赶考提供了科学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深刻理解与掌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与精髓,还要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增强历史自觉与自信,保持充足的战略定力,精准把控发展的力量基点,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

       立足历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国情国力基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了解历史、熟悉历史、把握历史,从历史的演进中善于总结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我们踔厉奋发、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底座、国情力量的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没有历史的延续与纵深,便没有历史的厚重与雄浑,便没有时代的高度、宽度与硬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历史之问,是时代之问,更是对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定位,是对党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丈量。作为持续、延续至今唯一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和厚重历史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独有的历史特质与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朱熹园时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深刻把握与娴熟运用历史规律,才能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才能回答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沉命题与重大课题。从“物格而后知至”的求真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有为,从精卫填海的敢于斗争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仁政德治,从隋唐繁华到乾嘉盛世,一件件史实,一段段历史,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文化支撑,又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底色。面对近代史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危机与苦难,正是我们伟大的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前赴后继、众志成城,经过浴血奋战的卓绝斗争,不仅取得了最后胜利,还借此锻造出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风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蓄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让世人深深懂得,历史不能忘,因为历史存在力量,历史就是国家和民族腾飞的力量。

       立足科学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力量基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我们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把握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与重要使命。不断开辟理论新境界,就需要用好“两个结合”重要法宝。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一刻都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时代问题为战略导向,使理论和实践、思想和政策、中国和世界相互贯通,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明确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完整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思想工作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规律。这一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定盘星和压舱石。立足这一科学理论,精确应用这一理论,更加利于我们落实让人民幸福的行动,落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清晰民族复兴伟业的航向,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航道。

       立足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命运力量基点。道路决定命运,发展道路的选择对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这一道路,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众所周知,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全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选择,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以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总体小康目标的实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历史性巨变、历史性成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立足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力量基点。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遵循,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体现,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叮嘱,“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就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要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密切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改进党的作风,全面从严治党,发扬为民执政,为民谋利,调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因此,正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才找到了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找到了实现百年伟大成就的成功密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指向和力量所在。

      立足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支撑力量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的优秀成果,又根植中国大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助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证,必将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进步不断作出中国贡献。历史证明,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不仅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且要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证。”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只要我们坚定制度自信,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前进定力,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全方位地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将有效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立足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所以,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靠党把好方向盘,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强劲、更有韧性的动力支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求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是从正反两方面的实践中得来的。1872年1月,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强调,“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深刻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正是有了列宁对布尔什维克党的集中领导,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升党的科学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不仅建立健全了党对各方面工作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还完善了各类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此外,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的有力领导。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充分体现了党的政治自觉,是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尤其是与侵害党的自身健康肌体的病毒斗争,才能使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也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总之,只有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回答好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谱写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作者:吴满意,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委会成员,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星,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文龙  / 审核:文龙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