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刘永: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 研究-应用研究”的无缝衔接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光电学院刘永教授
文:新闻中心 图: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3-11-28 4116

  校长的报告对国内外单科性高校的发展情况做了较为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工科性大学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规划了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学校发展的路线图,并提出了实现的战略目标和路径,具有非常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让我们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报告中,校长提出了实现百年名校目前要实施的三大抓手:一是大团队建设,二是学科拓展,三是发展理学学科。这是学校未来要获得发展的关键。加强大团队建设,能在某些方向整合学校资源,聚集核心竞争力,建设二三十个今后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是非常好的。但要建这样的大团队,涉及管理、研究方向等很多方面的整合,既要整合优势又要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这是非常难的。同时,怎么样处理学院与研究中心之间的关系也是关键,希望学校能有通盘的考虑和统一的规划。
  
  就我们来讲,目前团队有20多位教师,5位教授,在高速光电子器件、光信息处理、中红外光纤激光器等方面积极开展学术前沿研究。目前承担着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仪器专项等多个项目,团队在纵向项目的年科研经费约千万。在应用研究方面,我们已与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刘霖等紧密合作,正在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这条线贯通起来,并计划在未来实现三者的无缝衔接,形成一条产学研的链条,为老师的科学研究找到实际的应用点,为科技创新寻找源动力。同时团队还将在大力发展光电测量的基础上,在人机交互、生物医学测量、能源等方面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谈到发展理学学科的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书育人、创新性研究以及服务社会,而中国高校在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之外,强调的是直接对社会、对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在我们的研究中大多是工程研究,如果工程研究没有理科的支撑,研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
  
  在人才培养上,内培外引都很重要,这几年引进了很多优秀人才,他们的到来充实了师资力量,增强了研究能力。但也希望学校给予“土生土长”的本校教师充分的土壤和空间,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