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创一流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征程 创一流】院士专家聚首成电探讨新医科建设
文:罗莎 学生记者团 王灿阳 窦容泽 左晟涵 图:医学院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3-12-18 9521

  12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建设发展推进大会——新医科建设研讨会在沙河校区举行,副校长胡皓全、孔令讲,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大医学院院长杨正林等出席大会。来自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领导,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等18家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新医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和委员及校内各单位、各附属医院师生近300人与会,共论新医科建设,探索医工交叉人才培养之路。

WUL03410 (1).JPG

  胡皓全感谢与会嘉宾及各医学院校专家学者对我校医学院发展的关心及支持,简要介绍了医学院10年来的成长发展历程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步,表示新时代背景下医药健康领域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领性力量,本次研讨会提供了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经验、探讨和分享有关新医科建设的观点和实践的宝贵机会,表示医学院将利用学校在电子信息技术上的显著优势,在未来建设中以“医学+”和“信息+”为引领,推进医工结合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医学转化应用平台建设,期待通过专家学者们的深入交流,为成电医学院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共同推动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医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成电力量。

  在与会嘉宾、各医学院校专家学者及全体师生共同见证下,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新医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

  六位医学教育专家分别作主旨发言,就新医科及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作分享交流:

  四川大学副校长叶玲以“培育卓越华西人才”为题,分享了华西医学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提出“四新”理念,通过厚文化、强学科、抓要素,构建全方位平台,实现课程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的新医科发展经验。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就新医科引领下中医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享,围绕“新变局”“新格局”“新探索”三个角度展开,介绍了该校在“新医科”引领下,对“六有”拔尖创新特色人才培养和“三期三融合”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遵义医科大学校长刘建国以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为例,阐述了地方医科类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从红色历史出发,立足贵州省乡土背景,紧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方向,介绍了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思路和医教、校地、家校协同的育人模式。

  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项聪代表副校长李正,介绍了该校在数字化背景下对医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从华南理工大学的医科发展史出发,分析了数字化带给高校医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就华南理工“医工结合”模式、“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培养目标、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举措等作分享。

  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刘必成分享了关于新医科建设的初步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发挥工科优势,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双学士学位教育,开展医学技术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同时依托科研育人平台与知名企业深度融合培养医学人才的做法。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韩苏夏代表副校长吕毅分享了西交大践行西迁精神,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开创性发展和该校在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搭建医工交叉平台,开展系列特色医工项目、建设医院、开拓创新协同上的实践。

WUL04433.JPG

  新医科教指委成员单位领导、专家围绕新医科建设的具体措施举行了圆桌讨论。

WUL04442.JPG

  杨正林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新医科建设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伟大事业,医学院将继续夯实医学教育基础,发挥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和附属医院临床优势,开展跨学科医学研究,促进信息科技与医学学科的渗透融合,同时将支持和配合教指委开展工作,以“医工交叉”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培养满足国家健康战略、满足人民对生命健康高质量要求的医学人才,与省内兄弟院校一道,同心协力推进四川省新医科建设蓬勃发展。

WUL04547.JPG

  研讨会后召开了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新医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8家四川省新医科建设成员单位与会交流。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