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召开年会
文: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 图: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 来源: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4-01-08 17985

      2023年12月27日,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周济院士、刘明院士、彭练矛院士、刘益春院士、邓龙江院士以及张怀武、薛德胜、王军波、曹立强、梁建等委员,实验室主任李言荣院士,校长曾勇、副校长罗光春,科研院高新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袁俊榆,实验室张万里、蒋亚东、张波、刘永、林媛、熊杰、吴传贵以及实验室各团队代表、开放基金项目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济院士主持。

  IMG_20231227_150103.jpg

  曾勇代表学校感谢各位院士及专家长期以来对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他表示,实验室自2006年批准建设以来,获得国家级奖励13项,代表学校两次荣获六部委颁发的国家工程“突出贡献奖”以及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在《Science》《Nature》正刊上发表的原创成果,先后入选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实验室在2012年、2017年连续两次被科技部评为优秀实验室;2022年8月,实验室顺利通过第一批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实验室所取得的系列成果为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将继续大力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发展。

  罗光春副校长宣读了学校聘任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批复。

  李言荣主任对实验室的年度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表示,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与优势,承担了一批国家重要研究任务,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一批年轻人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实验室综合水平位居信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前列。当前,实验室应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做好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始终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任务导向”,特别是要围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等新兴前沿领域,聚焦有源-无源异质异构集成共性问题,充分发挥实验室应用基础研究和交叉集成创新优势,加强工程应用中的基本科学问题凝练,真正找到“从1到0”的核心问题,开展长期、系统的有组织集成攻关和协同创新,从而带动关键“卡脖子”核心技术的升级迭代,进一步彰显实验室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特色,使实验室真正成为集成电路材料与器件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

  张万里常务副主任从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队伍建设、开放运行等八个方面详细汇报了实验室2023年度工作情况和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与会委员认真听取汇报并进行了审议,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2023年度所取得的主要成绩。一年来,实验室新增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内的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11人次;年度到款经费超过3.02亿元,新增项目落实经费近3.34亿元;发表JCR一区论文117篇,其中Nature正刊1篇(通讯),Nature子刊12篇和Science子刊5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08件,美国发明专利授权5件;实验室主办的学术期刊《InfoMat》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TOP5%,主办的学术期刊《InfoScience》创刊;公共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开放交流等方面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会上,委员们还就实验室今后发展思路和明年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前沿方向的谋划、开展有组织高水平创新研究和高层次的学术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