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月2日,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举行了“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I”课程考试。该课程基于新工科育人理念,实现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编译技术3门课程深度融合,旨在回归软件本质,培养学生核心基础软件研发潜力。课程组打造了与课程融合匹配的、面向学生能力测评的实验库、题库和考试库。此次机考是课程全面实施新工科改革以来,经过七年积累,首次在该课程所有教学班实施全面机考。此次考试不仅标志着课程考核方式的重要改革,也展现了学院在课程考试改革领域的持续创新。
本次机考分三个时段进行,共设有14个考场,涉及学生人数达728名。这是软件学院首次对如此大规模的学生群体实施全面机考。机考题库的准备、技术的稳定性、考试的安全性、学生的适应性都面临挑战。
学院教师自主研发机考系统,提供机考技术支持,全面评价学生实践能力
软件学院周尔强副教授自主研发了i-coding智能机考及能力测评系统。学生根据题目编写代码并提交,该系统编译学生提交的代码。如果通过,表明代码正确通过相关测试,如果编译不过,该系统能智能分析代码结构、规范性、步骤给出相应分数。除了编译和测试用例检查外,系统还对每份代码进行结构检查,即类似老师批改过程中的步骤分,看代码有没有相关的函数调用,特定类型的变量声明以及循环和条件语句的使用等进行评分。该系统能更全面地评价同学的上机实践能力。
学生参与出题,学以致用,丰富题库
作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院,软件学院一直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期末考试题目的制定研讨中。
在这次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I期末机考出题过程中,学生们广泛运用所学知识,团队协作,在白忠建等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设计了一系列覆盖考察知识点的编程题目。
“这次出题研讨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了三次沟通,了解了学院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与目的,考察的知识点与怎么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参与出题,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来自卓中卓班级的学生代表刘嘉文表示。
课程组多次模拟测试,打造稳定的机考技术环境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课程组提前布置考场、调试设备、进行多次模拟测试,准备了详尽的应急预案。周尔强全程参与三场考试,提供技术支持;每个考场都安排了实验中心的老师参与,确保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解决。同时,严格的数据加密和安全防护措施也确保了考试信息的完整与保密。根据现有的机房,分批次安排考试,确保了考试的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利适应这一新的考试形式,学院在考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考试过程中,所有考场秩序井然,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完成答题,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风貌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与传统的笔试相比,机考不仅提高了考试的效率,还能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首次全面机考的实施,是软件学院在考试制度改革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一举措旨在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机考,学生可以更加熟悉编程环境,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本次机考的圆满落幕,学院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考试改革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科学化的考核方式。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