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2月23日,2024年学校工作研讨会在清水河校区召开,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7个职能部门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格拉斯哥学院等6个学院的负责人分别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本文根据研究生院院长赵志钦的大会交流发言整理而成。
一、时代背景与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并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人才培养,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研究生培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并对“对接高层次人才需求,优化规模结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招生培养模式”等作出了进一步要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也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把卓越工程师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怀进鹏部长多次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在世界工程教育界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因此,我们要努力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成电力量。
二、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
最近,有一项研究对国内外一流高校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国内高校在学术大师、产业人才、国际重要奖项获奖人数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和不足。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国外名校的许多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更新了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正在经历从大到强的转变,追求卓越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正在经历战略转型,改革主题呈现差别化、结构性、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特点;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深化,要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挑战和要求,我们才能更好地直面新问题、落实新任务。
三、我校研究生的基本情况
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具有光辉的历史。1956年建校时,当年就被批准招收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迄今为止,我校已毕业近10万名硕士和博士,在电子信息领域处于全国前列,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不断构筑铸魂育人坚强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断显现;招生规模持续增长,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深入推动“三融”(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交叉融通)并举,分类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形成了具有成电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健全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优化管理体系,夯实研究生学术科研基础保障;强化就业育人,面向党和国家需求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但是,对标对表,我校研究生培养还存在着不足,核心问题是我们培养的一流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较少,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还未形成,在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的作用发挥不够好,追求卓越有待成为研究生的普遍价值共识。
四、工作举措
我校研究生培养的战略目标是: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促进学校学科生态更加优化,充分彰显电子信息特色和军事电子优势,培养一大批电子信息领域的一流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如下举措:
第一,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优化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大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探索数字化管理育人机制,优化就业战略布局,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助力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培养。
第二,持续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1)加强资源拓展,优化分配机制。力争博士生招生指标更大增长,并完善指标分配方案,坚持质量优先,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学校发展导向;(2)加强招生宣传,提升生源质量。继续实施“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完善校院联动、分众分域、全方位、立体化、精准化招生宣传体系。(3)加强贯通培养,促进结构优化。健全“本硕博”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扩大推免生、直博生、硕博连读的比例。
第三,建好导师队伍,提升培养能力。建设“四有”好导师队伍,深化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改革,加大优秀博士生培育力度,培养电子信息领域的学术和工程领军人才。
第四,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交叉融通、前沿综合,制定可支撑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特色培养方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专项建设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和教材;以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为牵引,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打造电子信息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新范式,努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第五,改革评价体系。聚焦招生选拔评价、培养过程评价、学位论文评价,建立多类多维、多节点、全过程、全链条的教育评价体系。
谢谢大家!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