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四五”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奋进“十四五”】教育强国、电子何为?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斌在 2024 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文:电子学院 图: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03-04 9973

编者按:2月23日,2024年学校工作研讨会在清水河校区召开,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7个职能部门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格拉斯哥学院等6个学院的负责人分别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本文根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斌的大会交流发言整理而成。

_ND56936.JPG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代表电子学院汇报工作。我的题目是“教育强国、电子何为?”对于中国的当前发展阶段,要办好电子学院,必须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将学院的发展完全融入到学校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大势中去,并且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在办学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从科研工作、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合作交流4个方面汇报电子学院的一些思考。

一、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主要包括基础科学原理的探索和关键工程技术的突破。当前及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科研工作优先级最高的应该还是在关键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在国家间涉及竞争力制高点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

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靠大团队作战,按照科研创新链有组织地开展科研攻关。科研最重要的是方向,没有方向的科研都是打乱仗,消耗国家资源。有了方向就要有队伍,有了人才队伍就要搭一个平台,有了平台就要去承担竞争性项目,形成成果,做那些形成不了成果的项目,就是在自娱自乐,浪费青春,浪费生命。学院现有20个科研团队,但按照科研创新链的方向、队伍、平台、项目和成果的五要素来看,很多团队还有发展完善空间。

除了要继续保持和加强在军事电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面的优势外,电子学院这些年也在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与纯粹基于教师个人志趣的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相比,现阶段学院更关注的是基于目标导向和需求牵引的从1到0的反向基础研究。引导老师们通过攻关,突破核心指标、实现装备应用后,再回过头来“细嚼慢咽”,梳理出关键技术背后的科学问题,搞清楚关键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有268位教师,其中包括50多位高层次人才,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我们的队伍都是很不错的,但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电子学院,不同于国外高水平电子工程系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以内培国字号,外引青字号为指导思想,实施预聘长聘教职体系,定编定岗,按学科发展方向,科学合理设置岗位,鼓励组建创新链完整的更大规模的科研大团队,探索团队引才育才新范式,引导相对独立PI有机融入大团队,建设一支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探索1到0基础研究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三、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始终是学院的核心使命和第一要务。这些年电子学院的本科深造率都在70%以上,学生的出口主要是深造,就业人数很少。本科阶段人才培养,应定位在专业基础扎实,人文素养深厚的培养目标上。在教育理念方面,未来我们将参考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逐步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以价值塑造为引领,强调在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在新工程教育方面,我们将践行新工科成电方案,开展研究型的教+研究性的学+挑战性的学+创新性的做,唤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院研究生规模已经超过本科生,是学生就业的主体。研究生阶段培养,希望部分借鉴南京大学三三制思路,1/3左右的学生往一流的电子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方向培养,1/3左右的学生往一流的企业家方向培养,1/3左右的学生往各行各业的领导者方向培养。

四、合作交流

学院以往的发展模式,以教育部、学校自上而下的指导为主,以任务和指标驱动的方式为主。未来希望能逐步过渡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指标驱动和愿景驱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去年下半年以来,学院开始加强与国内主要高校电子信息学院的互动,与清华大学电子系共同牵头,联合国内电子、信通两个一级学科的所有A+学科所在的8所高校、10个院系,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委员会,该委员会已于今年1月获得中国电子学会批复成立。目前两个学科包括所有获评A+、A和A-的38所高校,49个院系已加入,今年上半年将吸纳国内办有电子、信通两个一级学科的所有300多所兄弟高校加入,形成中国电子信息学科发展共同体,共享最优秀的做法,提出最优秀的想法,各家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色,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在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贡献电子信息学科的力量。

今年,学院还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海外一流电子工程系的互动,共建国际“姊妹院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甚至发起建设全球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发展共同体的倡议,共商办学,共同探讨电子信息学科的新内涵和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愿望很美好,但前行道路,漫长且险阻,电子学院全体师生员工会一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贡献电子学院的力量!

谢谢大家!


编辑:  / 审核: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