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陈华富:医电融合是我校学科拓展的一座里程碑
——专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生命学院陈华富教授
文:新闻中心 图: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3-11-28 4350

  今年9月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医学院,这是学校相关学科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学校实施学科拓展战略的一座里程碑。这是我校把握时代脉搏,向综合性、高水平大学迈进的重要一步。

  推进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或医学的结合,目前在国际学术界炙手可热,很受关注。欧盟在2012年投资10亿欧元支持“蓝脑计划”;2013年美国又推出了“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预计将在10年内投入30亿美元,堪称又一个“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我国目前也在积极推进以脑疾病研究为主题的大脑研究重大计划,去年下半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一项名为“脑功能联结图谱研究计划”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就是一项以特定的重要脑功能和相关脑疾病为目标、从介观层面入手的脑研究计划。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许多著名大学也意识到“大脑”和“人脑”这两“脑”研究的重要意义,纷纷抢滩登陆——北大已经投资八千多万元建立了一个脑科学交叉研究中心,加强了向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

  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我们学校与省医院开展合作,可谓是抢占了先机,这就为我校在医学领域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特别是在磁共振研究中心和医学学院的平台上,我校的医电融合人才的引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进而对我校的大团队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拓展和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医电融合交叉也将为信息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学术增长点。

  一方面,医电融合为我们的电子信息研究提供了新的舞台。生命学院脑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主要侧重于基于脑电和磁共振成像的脑神经信息及其处理研究,主要依据我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传统优势,利用电子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探测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即大脑的编码、解码机制,然后用影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研究,将为脑疾病神经传导异常问题提供新的分析手段,为神经精神疾病诊断、探测提供客观、科学、准确的临床诊断指标。

  另一方面,医学研究的突破,尤其是从“人脑”的研究出发,也可以为“电脑”的研究找到许多宝贵的启发。人脑的“计算”速度比不上电脑,但它能够在三百毫秒之间准确识别,关键就在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模式。如果我们揭开这个秘密,就意味着距离制造出人脑一样先进的电脑不远了。这方面一旦取得突破,将有可能推动通信、材料等其他电子信息学科的飞跃式发展。

  就目前而言,省医院在分子水平即微观研究层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这个层面的研究对揭示神经信息编码解码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在我们双方合作之后,这将会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学科方向。

  生命学院在神经信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已与国际著名实验室开展了多层次合作。最近又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神经信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都说明我们的学术地位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认可。我相信,以这次医电合作为契机,经过5到10年的发展,我校必将在脑神经信息领域迈上一个新台阶。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