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日报:两年时间不断突破 创新活力持续涌动 天府绛溪实验室加速再攀新高峰
文:吴怡霏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11-29 389

ad1b0c12-2f6f-4ad2-8b9d-491759d40bd8.jpg

天府绛溪实验室 摄影 熊娴雯


  肩负科技自立自强重任的天府绛溪实验室,即将迎来揭牌两周年,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指示精神,四川省在4年前启动布局天府实验室。

2022年11月23日,由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共建的天府绛溪实验室正式揭牌运行。

两年来,实验室主动担当、创新作为,着眼国家与四川战略需求,聚焦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前沿方向,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打造未来信息技术发展战略高地。

步入高质量发展关键年,实验室将持续开展原创性、引领性、前瞻性科技攻关,促进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创新资源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建中心

瞄准“卡脖子”难题 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提升四川省源头创新能力、引领产业与社会发展——这是天府实验室自筹备起,就确立下来的使命。这意味着,作为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的天府实验室,要攻克制约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作为天府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府绛溪实验室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未来产业等领域,重点针对具身智能、电磁感知、泛在互联等方向,培育产业主导性领先技术群,支撑形成标志性产品系列,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支撑未来产业布局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催生新质生产力。

凝心聚力做科研,在揭牌运行的两年时间里,天府绛溪实验室正在书写怎样的“答卷”?

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内,数十台机柜排成数列,24小时不间断运转;科研人员紧盯电脑屏幕……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研发一体化云边智能协同中间件,未来可在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诸多应用场景中实现联合分析、计算等功能。”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首次提出“泛在智能”体系,旨在填补国产边缘计算架构体系空白,着力构建泛在智能产业生态圈。当前,中心相关负责人已受邀担任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理事长。下一步,实验室将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源整合,助力四川省在人工智能关键领域聚焦发力。

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是天府绛溪实验室建设发展中的先驱。揭牌运行第一年,实验室已高标准建设4个前沿研究中心,即先进计算、量子互联、微波与光子集成、分布式能源集成。

瞄准“卡脖子”难题,其余3个前沿研究中心也都有突破性进展。

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已携手国内顶尖高校院所,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联合研发的“量子探测光时域反射仪”和“高性能量子纠缠光源”分别斩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2024年世界光子大会发明展金奖。

微波与光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已成功研制出世界领先的基于亚波长窄带滤波器的高光谱成像系统,红外高光谱相机受邀参加世界光电与技术大会成果展,是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中体积更小、质量更轻的新一代产品,将更好地应用于低载荷平台。

分布式能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已研制出面向极寒和高海拔环境的40Ah级超低温固态电池,可抗-61.8摄氏度低温;面向无人装备、低空经济等领域研制的670Wh/kg超高比能量固态电池,较现有300Wh/kg锂电池,续航里程大幅提升……

2024年,前沿研究中心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不久前,电磁空间前沿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将以新型城市低空空域高效管控为典型应用场景,以电磁空间“感-知-控”技术手段,构建“低空综合监管系统”,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安全有序发展,催生低空信息新兴产业。

高水平筹划和建设大装置、大平台,对于实验室未来提升平台能级、开展原始创新、汇聚高端人才、赋能区域经济均具有重大意义。一直以来,为支撑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的前沿探索和系统试验,实验室持续推进网络电磁空间模拟与测试大装置(“未来之瞳”)的规划建设,现已完成项目概念论证并转入下一阶段;正积极筹划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实训测试场等大平台,强力支撑该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创机制

架起“转化桥梁” 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天府绛溪实验室从成立之初,就坚定要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为此,在步入高质量发展关键年,天府绛溪实验室结合大装置大平台筹划,联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学术创新服务基地,创新科研组织架构,布局科研事业部(前沿研究中心+人才工作站)与产业事业部(技术创新中心+转化工作站),以体系化协同共进的“绛溪模式”,大力推进实验室向高能级迈进。

前沿研究中心侧重于与高校合作,引入顶尖科学家团队,以“创新策源”为目标,攻克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产生原创性成果,实现概念验证,引领未来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中心侧重于与链主企业及院所合作,引入顶尖工程师团队,以“产业创新”为目标,解决“卡脖子”问题,突破工程化瓶颈,形成新产品样机并完成中试,支撑实现快速产业化。两类中心在来源、作用和角色上,体现差异性,形成互补性,共同培育优势产业技术主导权,支撑未来产业布局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前沿研究中心已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以及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表现亮眼;首个技术创新中心——时空AI感知中心已正式成立。

创新的科研组织架构,将助推实验室“0-1”原创性研究与园区“1-10”成果转化孵化和“10-N”产业发展环节的贯通,加速提升实验室创新策源和产业创新能力。

为更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天府绛溪实验室还迈出了关键一步:成立全资运营公司“成都天府绛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以“绛溪科技”的市场化运营,承担起“打通链条、承接股权、经营业务、支撑运行”的使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支撑实验室长期稳定运行。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资金的支撑。绛溪科技已与成都科创、上海临芯、策源资本、锦江产投共同组建了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并参与基金管理,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关注集成电路产业链及人工智能产业链,投资成长期及成熟期项目。

据悉,为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成都高新区设立成果转化资助资金,依托天府绛溪实验室转化工作站,支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近就地、应转尽转”,从源头充实“种子”储备库。资助项目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领域,面向全球高校院所征集,以5000万元资助100个创新项目,支持开展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工作,现拟立项项目达80个。

实验室将对资助项目进行转化孵化的后续支持,借助绛溪科技获得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及产业基金等持续投入。这意味着,绛溪科技正在把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和科技创新成果连接起来。

据悉,实验室着力“前端延伸”,完成了首批4个中心科技成果项目储备及市场化评估,已梳理出20余项待转化成果和一系列标志性产品。随后,还将加强“后端发力”,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优势,促进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创新资源深度融合。

引人才

激活发展内驱力 打造人才生态高地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驱动力。天府绛溪实验室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集聚和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打造支撑实验室快步进阶的基石。现已组建首届学术委员会,包括23位相关领域顶尖专家;以各中心PI、CO-PI为核心,汇聚科技人才中坚力量;以“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学术创新服务基地”,搭建科技和产业创新人才交流的高端平台。

2024年,天府绛溪实验室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高校联合培养高端人才。目前,实验室已汇聚国家级人才领军的科研人才150位,全职博士生较2023年增长了4倍,全职海外人才增长了8倍。

“实验室建立的中心已体现出差异化特点且各具优势,进一步形成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从人员结构看,有的中心侧重于引进青年科学家,有的中心更侧重于引进有经验的产品研发工程师;从资源投入来看,有的中心偏向于汇聚高层次人才,有的中心更侧重于搭建高能级试验平台。

以需求定向集聚和选拔人才的这种模式,目的是赋予各中心充分自主权,以事业留人,给人才提供一个能干正事、能干大事、能出成果的创新平台。

在此基础上,如何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积极性?实验室出台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使其享有一定比例的转化收益权,在制度上先行鼓励。同时,实验室已取得自主评定职称试点单位,在科研人员职称评审中将成果转化作为重要的可选条件。

2024年,天府绛溪实验室的学术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前不久,实验室与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发起创办的2024全国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学术大会,已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4)》,为优秀人才碰撞思想、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实验室将聚焦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前沿方向,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构建前沿技术研究与产业技术研究协同的创新体系,探索快速产业化机制,致力于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者,新人才新智库的聚集地,新知识新技术的策源地,新产品新业态的诞生地。”天府绛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

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天府绛溪实验室正朝着既定目标大步向前、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研究。


  报道链接:https://www.cdrb.com.cn/epaper/cdrbpc/202411/22/c141396.html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罗莎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