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动化学院杨扩军教授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文:自动化学院 来源:自动化学院 时间:2024-12-08 402

  11月9日-10日,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总决赛暨教学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自动化工程学院杨扩军老师获全国一等奖。

  据悉,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已被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和《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数据统计源,是衡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杨扩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23年成电先进科研工作者(全校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宽带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实时处理、宽带数字示波器、多信息域智能测试仪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面上项目各1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4项及多个横向项目,主持项目经费7000余万元。主持研究的20GHz带宽、80GSPS采样率示波器指标为国内最高水平。

竞赛夺冠:厚积薄发,砥砺前行

  杨扩军与此次竞赛的缘分可谓深厚悠长,早在2018年,他就已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征程,当时荣获二等奖第一名的他,距离晋级国赛仅差毫厘,微小的0.1分差距成为了他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然而,杨扩军并未因此而气馁,相反,这成为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在教学的广袤天地中辛勤耕耘,不断积累经验,沉淀智慧,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1205.1.jpg

  当本次竞赛的号角再次吹响,杨扩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充分的准备投入其中。他深知,每一次的竞赛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都是对自我的一次深度磨砺。于是,他虚心汲取专家们的宝贵经验和专业建议,精心观摩其他参赛老师的教学视频,从那些精彩的课堂中捕捉灵感的火花,总结教学的技巧与方法。他深入提炼知识点,力求将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打磨得精准透彻,并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他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先进理念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努力打造出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课堂。

  凭借着这份执着与努力,杨扩军成功闯入了国赛的舞台,并在众多优秀选手中崭露头角,最终捧回了全国一等奖的奖杯。这一刻,他多年的坚持与付出得到了最好回报,教学能力也在这样的结果下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核心要素:讲深讲透,深入浅出

  杨扩军说,本次比赛的评委们都是深耕此领域多年的资深专家,他们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因此,本次比赛的核心要求在于“讲好”“讲透”,尤其是要“讲深”。这意味着要将那些看似深奥晦涩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生动内容。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杨扩军巧妙地将教学与科研以及产业界的先进设计方法紧密结合。在讲解数字电路等课程时,他不仅传授书本上的传统知识,还融入了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前沿设计思想。例如,对于一些书本中未涉及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至关重要的设计理念,他会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掌握更具实用性的知识。

  同时,杨扩军善于运用生活化的比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深知,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让学生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比如,在解释时钟信号相关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概念时,他以照相机抓拍数据为例,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一复杂概念,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了专业知识的精髓。

  此外,杨扩军还创新性地提出了“知识点类比启发式”的教学思路和“2W4H”教学法。在“知识点类比启发式”教学中,他注重将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知识的魅力。而“2W4H”教学法则涵盖了“是什么(What is this)、为什么(Why study it)、怎么样设计(How to realize)、性能怎么样(How about it)、如何改进(How to improve)、如何应用(How to use)”等关键步骤,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逐步掌握知识的本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杨扩军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加顺畅地领悟和运用所学知识。

科研教学融合:科学研究反哺人才培养

  作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杨扩军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始终坚守对本科教学的热忱与投入。他坚信,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以其教授的“数字电路”和研究生阶段的“信号处理”课程为例,杨扩军在科研中致力于将信号处理技术通过数字电路实现,这一科研方向与他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在教学过程中,他深入钻研课程知识,不断探寻和提炼更深层次的内容,促使他对相关领域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从而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科研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成果,又为他的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他将科研项目中的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和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向学生阐释抽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205.2.jpg

  在教学实践中,杨扩军积极探索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所在的课程组始终坚持为每个学生提供开发板,尽管教材中关于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 HDL的比例较小,但考虑到其在现代电路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杨扩军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口袋实验室开展项目式学习。学生们通过制作电子秒表、数学指示器和电梯控制等有趣的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对小班教学中众多学生的问题,杨扩军巧妙地借助博士、研究生的力量,组建了助教团队,确保每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从而顺利完成项目设计。

直面挑战:剖析困境,寻求突破

  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杨扩军也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他指出,本科生阶段课程安排紧凑,以数字电路课程为例,大二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同时,还需兼顾信号系统、概率论、大学物理等多门专业课程,这使得学生的时间管理面临巨大压力。对于教师而言,尽管期望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课本知识并融入科研前沿思想,同时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现实情况是,至少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在课程上投入大量时间的价值产生质疑。在他们看来,面对仅有4个学分的课程,如此高的时间投入似乎并不划算,这导致他们难以理解课程的重要性,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达成。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困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等娱乐内容如潮水般涌来,对学生形成了极大的诱惑。许多学生即便深知课程的重要性,也难以抵挡网络的诱惑,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针对这些问题,杨扩军呼吁学生们要深刻认识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学生应全力以赴,将基础课程学深学透,并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科研方面,杨扩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优质平台,积极参与各类项目式学习和竞赛活动,如科研室的项目育人计划、综合课程设计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展望未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对于未来的本科教学工作,杨扩军满怀信心与期待,有着清晰而明确的规划。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投身于本科教学一线,持续优化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之中。以数字电路、通用仪器设计等课程为例,他将不断迭代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前沿接轨。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杨扩军敏锐地察觉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带来的巨大变革机遇。他计划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实现个性化学习推荐、智能答疑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杨扩军表示,将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与同行们分享经验、交流思想,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他还将主动向资深教授学习,通过观摩他们的课堂教学,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杨扩军深知,教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每一次的学习与交流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他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在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的“攀登计划”项目育人平台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该计划以学科为导向,通过多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引导学生完成高端仪器的设计,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从实践效果来看,参与该计划的学生在保研比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竞赛获奖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杨扩军相信,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这一平台将为更多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机会,助力他们在学术道路上勇攀高峰。

  接受完采访,杨扩军又迅速投入到新一轮的教学和科研的任务中,步伐轻快而又坚定。

  杨扩军在比赛中准备充分,展现出了出色的水平和风采,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这一成绩不仅是对他辛勤付出和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高度评价。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教育的征程中,唯有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坚守初心,才能为学生点亮前行的道路,培育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相信在以杨扩军教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共同努力下,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罗莎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