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2月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的“第二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新型储能产品分赛道暨第三届全国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储能寿命模拟预测专题赛”在重庆圆满结束。学院SEEK团队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兄弟院校和比亚迪、亿纬锂能、国家能源集团等国内新能源头部企业的参赛团队同场竞技,最后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二,荣获全国二等奖。
SEEK团队由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刘芯言老师指导,团队成员为2022级博士生邹波波、2024级博士生刘坤雨、2023级硕士生王庭婷。
本届大赛旨在加快提升储能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储能技术加速发展,探索竞争性、前沿性领域以赛代验新模式,以应用为导向,推动技术、产品和测试标准化,推动建立储能技术“标准化”新机制,树立储能技术的标杆。
我国常规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循环寿命可达上万次,因测试周期长,电池寿命评估难以通过实测的方式开展,必须依赖基于算法的寿命预测技术。为响应“双碳”目标的战略需求,本次大赛围绕储能电池寿命精准预测展开,致力于解决不同使用环境与工况下电池退化行为差异大的技术难题。大赛旨在汇聚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力量,提升储能电池寿命预测技术水平,助力行业主动安全能力提升。本次比赛共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本次比赛中,SEEK团队针对电池预测技术中所遇到的主要挑战,例如多场景适应性差、预测可靠性不足、数据稀缺性等问题,提出了“融合领域知识的电池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模块化设计,结合数据驱动双模组、经验模型融合及物理约束集成策略,实现高效、精准且可解释的电池寿命预测。数据驱动模块有效预测长期老化趋势并提升可解释性。经验模型融合引入双指数模型和阿伦尼乌斯公式等,确保物理合理性并适应多样化工况。其中,团队所提出的新颖老化描述符AV100帮助识别衰减机制并优化经验公式选择。物理约束集成策略通过动态调整数据驱动与经验模型的权重,剔除异常预测,增强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模型兼具高精度与物理合理性,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储能场景。SEEK团队给评委及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荣获全国二等奖。
编辑:张闻起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