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川省人大代表林媛:创新人才培养 要更注重综合能力
文: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01-22 699

  2025年1月,深圳南山区学生期末一套出人意料的试卷,“考”出全网围观的热度;清华大学90后硕士佟洁琼因为职场短暂的中断,没有走上大众认同的“精英式预制人生”,一时间引发“高学历是否意味着高薪”的热议。

  教育是民生关注的焦点。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四川省人大代表、致公党成都市委常委、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林媛,就当下教育热点话题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专访。

  从中科大毕业后,林媛经历了赴美留学、研究所工作、公司任职、回国任教,不一样的经历让她对教育一直保持客观的认知。

  “深圳南山区的案例,让我们反思,是不是老师没有教的,我们就不能考?我们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学过的吗?”她认为,创新从来都是做没有做过的东西,而要培养从0到1的创新人才,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还需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这些都需要社会转变对人才、教育的观念。”

谈深圳南山考题:如果大家都不得满分就正常了

  “我们的孩子太忙,以至于没有时间思考。”学习不是老师教啥考啥,人人都奔着100分去,而是需要老师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翻开2025年1月深圳南山区期末数学考题:海底捞针、瓜熟蒂落、旭日东升、滴水穿石,哪一件发生的概率最小?神农氏时代的村民结绳记录猎物的数量,从图中的绳结,你能判断出这个村民今天收获了多少只猎物?

  面对这样的题目,很多人纠结,我们在考语文还是数学?

  “从个人来说,我挺喜欢这套题。”林媛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自己也让孩子做了这套题。”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界的代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是林媛关注的焦点。

  老师没有教的,考试能考吗?对这样的疑问,林媛反问道:“我们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学过的吗?创新从来都是做没有做过的东西。我们现在有一个认识的误区,就是老师都没有讲过,你凭什么考孩子?但是考试就是要考到你做不出来,才能了解你的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满分皆大欢喜并非好事,如果大家考试都不得满分,就正常了。”林媛说自己读书的时候,也遇到做不出来的难题,这些都是正常的。

谈清华90后硕士学厨:自我认同感最重要

  本科在加拿大学金融,研究生在清华读土木工程,90后佟洁琼在一次职场优化后,交6000元学费到山东某技校切菜颠勺,学起了厨师。一时间“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薪”“高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就业保险”等观点在网上引发讨论。

  林媛对佟洁琼的选择表示了赞同:“这是好事。有些人为了读书把所有的一切都放弃了,最终孩子变得不像孩子。从职业的选择来说,不同职业是平等的,做任何职业都应该心安理得。一个人只有具备自我认同感 ,拥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幸福感才会提升。”

  清北培养出来的精英是不是一定要走向一条精英的预制之路?“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教授能力,提升受教育者对事情的看法,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求知不仅是为了学知识,更多是提升能力。”林媛说。

  或许,佟洁琼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可以作为新时代90后多元价值观的折射:“我更看重这能不能让我变得开心,里面的体验如何。同龄人不敢做的决定,我可能会做。我也希望我学厨艺这个事,自己的生活态度,能影响、激励一些人。”

谈人才培养:老师不一定教得越多越好

  特斯拉、SpaceX……马斯克做的每一个创新都引发高等教育的思考:我们距离培养出马斯克这样的人才还有多远?

  “马斯克除了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他还有强大的链接各类资源的能力。这些是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缺乏的。”林媛指出,而我们很多的学生只关注分数,缺乏在真实项目中锻炼意识,缺乏综合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现在的高等教育,培养从0到1的创新型人才,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需要改变。“我们很多老师的理念还没有扭转过来,他们还坚守着‘我应该给学生教很多内容,不然我就是一个懒惰的老师’的理念。”然而,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远超一堂课的输入,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

  “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口干舌燥地把课讲完了,有多少学生能够记住?优秀的老师,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输出,然后找到他的问题,加以引导。”林媛说,“这不是水课,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任何时候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永远离不开老师这根拐杖。”

  网络时代,网上那么多的教学课件,大学还需不需要老师?林媛的回答是:需要。“学生固然可以从网上学到知识,但是思维的启发与引导需要老师。”林媛说,“对老师来说,挑战在于,照本宣科地讲课其实很简单,把课程做成项目式的研讨课程其实更考水平。”

为百万研究生搭建高质量就业信息平台

  为促进高校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培养造就一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林媛建议:支持省内已获批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程师技术中心,推动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支持校企之间、高校之间共享共用平台,设立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项基金。

  为了在青少年乃至社会群体中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林媛认为,作为最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培养对象,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应得到优先保障。她建议,为高学历人才建立就业实习岗位信息平台,拓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平台、提升他们对岗位的科学认知与就业竞争力。


  报道链接: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androidapp&eid=Jic5NqPlNXuH90qSdq8Jkw==&channelId=0&userId=not_login&timestamp=1737515986756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