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月26日,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德国萨克森科学院通讯院士、东南大学吴宇平教授做客学者论坛,作了题为“高能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研发”的学术报告。本次学者论坛由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材料与能源学院承办,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王斌教授主持。
锂离子电池和电容器分别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将它们彼此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满足高功率、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宽温域等应用的需求成为了行业的迫切需要。吴宇平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隔膜作为储能器件的核心组件,不仅需具备优异的离子传输能力,还需在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之间实现平衡。传统多孔隔膜虽广泛应用,但存在电解液浸润不均、枝晶生长等问题。其团队提出通过“无孔-多孔复合结构”设计,结合功能化涂层,显著提升隔膜的机械强度和离子选择性,从而抑制副反应并延长器件寿命,还通过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展示了其广泛的潜力。目前,团队已与多家企业合作推进兆瓦级系统示范项目,目标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加速新型储能技术的落地应用。最后,报告展望了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预计其持续优化将为实现高效、可靠、长寿命的能量存储设备提供新解决方案,满足未来高功率、高能量密度及长寿命等多方面需求。
吴宇平教授的报告吸引了我校相关学科的众多师生参加。讲座结束后,吴宇平教授与现场师生就隔膜设计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离子传输与能量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电池能否产业化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解答了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本次论坛也给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编辑:刘瑶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