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两会】听!全国两会上的“成电声音”!
文: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03-09 1371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代表、委员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在两会中传递“成电声音”,受到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 曾勇

111.jpg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避免成为AI“传声筒”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曾勇分享了会议现场的细节与自己的深刻体会。

“总书记以他一贯的平易近人和非常强的亲和力,与委员们深入交流。”曾勇在接受采访时难掩激动之情。他表示,作为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这是自己第二次见到总书记,上一次是在2021年。

“总书记认真听取了每一位委员的发言,并逐一进行了回应。”曾勇表示,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始终高度重视,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他都了然于心,并且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在访谈过程中,曾勇频频翻动他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本,并一一向记者解读要点。让曾勇印象深刻的是,有位委员在发言中讲到了职业教育,总书记马上作出回应,并提到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现实需求,优化教育结构,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曾勇谈到,目前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结构性失衡,即部分领域人才短缺,而某些行业又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总书记对此问题的关注,正是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精准把握。

曾勇表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总书记非常关心的问题。总书记多次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他说,“总书记特别强调,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取代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曾勇对此深有共鸣。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教育行业的经历,曾勇也有着深入思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我们工科院校,在AI时代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拥有创造性精神和批判性精神,避免成为 AI的‘传声筒’和‘复印机’。”

曾勇表示,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不仅对教育界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也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曾勇认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同时,他也提到,总书记希望政协委员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凝聚智慧,为“十五五”规划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国家教育体系和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曾勇表示,未来,他将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建言资政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22.jpg

希望加快中试平台建设  破除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堵点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如何创新育人模式,畅通人才成长渠道,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曾勇思考的方向。

“许多本科生都会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这就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本科生在学习阶段就要花费很多精力准备考试,所以使得他们大学学习不是很完整,基础打得不牢。”曾勇告诉记者,他希望能创新探索本研贯通模式,助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魂,但关键和落脚点应该是生产力。曾勇认为,应将科技创新与产业有机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实际的生产力。

“在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对接这个问题上,‘弗劳恩霍夫模式’可谓这方面的典范。”曾勇说,该模式是在政府资助下,以企业形式运作,政产学研相结合,非营利性地进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种独特运营方式。当下,学校、科研机构的实验室的成果无法转化成产品,主要因为没经过中试、熟化、工程化的过程,但除了央企、华为等有很强研发能力的企业,一般中小企业“接不住”高校的科研成果。

对此,他希望能加快中试平台建设,努力缩小大学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与市场化产品之间的鸿沟,破除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堵点。同时,探索建立“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包括工程化熟化平台)—企业”协同发展模式,健全科技成果市场化投融资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通过天使资金、创投基金、投贷联动、金融科技等方式撬动和吸引多元化投入。

此外,曾勇还关注到国际中文师资培养。他说,当下全球对汉语教师的需求很大,随着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全球中文教育已经开始转向职业(专业型)教育为主,需要更多能够胜任“中文+”和“+中文”教育的复合型师资和相关教材资源建设。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育行业的专家,曾勇建议,希望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高校通过对自身特色和所处区域优势的研判,确定自身面向特定区域、国别的人才培养特色,从而形成差异化、专门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将语言技能和专业、职业技能教学整合到一个培养框架,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学和专业、职业技能知识,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探索开展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让其真正成为符合区域、国家需求的师资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 杨正林  

333.jpg

Deepseek 助力基层医疗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四川省人民医院是四川省内首家实现医疗全场景智能化落地的三甲医院,目前医院已全面部署DeepSeek大模型,并覆盖医疗、管理等各个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杨正林表示,其实从患者就诊开始,DeepSeek就可以提供一些服务,比如精准的匹配科室、挂号、做检查、读报告,“通过应用我们发现,很多医生都很喜欢使用,比如,他们会通过DeepSeek去得到一个粗略的治疗方案或者诊断方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对患者进行帮助。特别是一些罕见病,毕竟每一个医生都不能说知识面100%覆盖得了每个科室,这种时候,DeepSeek就能成为医生的好帮手,给出比较好的治疗建议。”

同时,杨正林代表也指出,DeepSeek人工智能的接入,对基层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区的作用可能会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于离好的医疗机构比较远的老百姓来说,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帮助,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科普。


全国人大代表 尧德中  

777.jpg

从“头”关注 护航百姓脑健康

“今年,我很关注国家对于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部署,比如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希望在两会期间,国家能有一些最新的支持政策。”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尧德中表示。

“脑机接口其实就是大脑和外界机器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的通道,它可以解决目前医疗技术无法解决的脑疾病。”作为一名脑信息领域的专家,尧德中告诉记者,这次两会他最关注的就是脑机接口等新技术怎样才能真正落地。“目前我们在一些应用场景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入睡困难的这个调控,现在已经做了这个试验,效果还不错,然后在脑老化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未来,是不是失眠人群有可能通过脑机接口这项技术来改善失眠问题?对此,尧德中表示,这项技术可能会缓解一部分失眠人群的问题,但要完全解决还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因此,尧德中代表建议,政府对待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突破,能够以“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战略定力进行支持,让我国能涌现出更多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成果和应用型产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999.jpg

扫描二维码 观看视频

编辑:刘瑶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