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动化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实践归来倍收获,交流分享促提升”联学共建活动
文:自动化学院 图:自动化学院 来源:自动化学院 时间:2025-04-02 176

3月18日,自动化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与研究生仪器系第六党支部在“致远”一站式学生社区联合举办“实践归来倍收获,交流分享促提升”联学共建活动,邀请塔山村实践调研队队长苏怡梦、重庆市巫山县学术实践团成员张蕴霖作专题分享。

图片1.png

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党员、塔山村实践调研队队长苏怡梦结合2024年暑期赴贵州省岑巩县塔山村的调研实践经历,生动讲述了塔山村在党建引领下产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创新成果。她认为,青年学子应通过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国情民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主动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在人才振兴、科技赋能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

分享会上播放了实践队原创视频《大山里的青春答案》,该片以大学生视角,探寻一名年轻村支书放弃都市高薪返乡创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这个故事鼓励青年学子在追求梦想时,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加绚烂的青春。

 图片2.png 

仪器系第六党支部博士生党员、重庆市巫山县学术实践团成员张蕴霖分享了他的实践经历与感悟。2025年初,由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联盟指导统筹,重庆大学牵头成立了“乡村振兴聚合力,联学共建促提升”社会实践团,张蕴霖作为我校党员代表参与该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联学共建、理论宣讲等形式,在“溯源巫山文化”“弘扬下庄精神”“重走绝壁天路”“学习大塘经验”“助梦官渡学子”“徒步三峡龙脊”等多个板块开展关于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和创新路径的调研。

张蕴霖表示,不管是下庄村在悬崖峭壁间开凿出的“天路”,还是大塘村“一园六苑”布局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都让他真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斐然成果和无数基层干部以及村民的辛勤付出。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博士研究生,应努力将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图片3.png 

在交流环节,与会党员围绕实践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畅谈心得体会,进一步坚定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信念。罗佳俊表示,当听到乡村振兴模范人物的经历时,我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感动。他们扎根乡村,用智慧和汗水为乡村发展开辟新路。他们让我明白,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去践行的使命。武宏伟表示,巫山下庄村绝壁开路的壮举与脱贫振兴的创新实践,让自己深刻体会到信仰力量与群众奋斗精神的磅礴伟力。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们既要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根基,更要以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

自动化学院始终将实践学习作为提升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并不断探索拓展实践育人效果及影响力,推动更广泛的党员及青年学习实践成果,引导他们提升综合素养,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报国实践中。此次联学共建活动,通过实践案例与理论思考的结合,引导广大党员深入理解国情、服务社会,充分展现了自动化学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春担当。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党建+实践”育人模式,鼓励更多青年将学术追求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以科技报国之志,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上书写青春华章。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刘瑶  / 发布: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