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基础与前沿研究院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复,同意建设“非经典信息科学四川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该中心是四川省贯彻落实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首批获批建设的两个省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之一。
中心将聚焦非经典信息领域的基础性科学问题,以物理学为核心,打造融合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平台及独立自主的原始创新高地;依托校内科研力量与省内协同资源,构建高水平国际学术合作网络与人才培养体系;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非经典信息科学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研力量,成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策源地
非经典信息科学四川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一、基本概况
非经典信息科学四川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于2025年正式立项,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建设,整合校内相关学院在非经典信息科学领域的优势力量。中心以物理学科为核心,深度融合电子信息学科特色,聚焦光子物理、量子物理及其应用等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在高水平论文发表、国家与地方科研任务承担、青年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中心已形成坚实基础,解决科学前沿重大问题和国家紧迫需求关键技术的能力持续增强。
中心主任:王志明
中心副主任:翟亮
中心学术带头人:王志明、翟亮、汤迎、蒙翠玲
学术委员会主任:徐红星
二、人才队伍情况
中心现有成员40余人,其中全职固定人员26人(高级职称者23人),流动人员14人。团队结构合理,形成了由国家级人才领衔的学术带头人队伍与以优秀青年科研人员为主体的骨干团队。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达20人,占比83%,其中包括国家领军人才3人、国家青年人才8人(占青年科研人员的40%)。中心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现有全职外籍科研人员3人,占比12.5%。
三、研究方向
1. 非经典光子态的产生与操控
2. 量子算法与机器学习
3. 纳米与集成光子学
4. 非经典信息处理与应用
四、科研成果
中心成员近三年来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涵盖高光谱探测器件、低噪声量子光源制备、光子涡旋拓扑操控、开放系统中的机器学习算法、DFT激光雷达仪器等前沿方向。同期新增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累计承担项目40余项,立项经费总额超5000万元。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刘瑶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