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积极践行医学生誓言
文:李玺 图:李玺 来源:医学院 时间:2025-05-07 275

26aae1f0f1bb954db367f8690aa86132_e260a.p

【个人简介】王兆,中共预备党员,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四年综合排名专业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两次、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等。任医学院2020级临床二班班长,带领班级获评校特色班级、校优秀班级;曾任医学院E光志愿队副队长,带领志愿队获评校十佳志愿服务队荣誉;曾任医学院篮球队队长,带领篮球队在成电杯比赛中首次进入八强。参与4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其中两篇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上。2023年作为校队主力队员参加国际基因工程设计大赛(iGEM),项目获国际金奖;以第一负责人带领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获国家级三等奖。在校期间,累计获得各领域的奖励及称号32项。推免至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直博。

“坚定所向,素履以往”

“开学典礼前,我把医学生誓言誊抄在了自己的摘抄本上,不过当时,还没有理解到这段文字的力量”,回顾起医学生誓言时,王兆说道。在过去四年的大学时光里,他始终不忘初心,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践行誓言对一名医学生的要求。

2020年,王兆度过了人生中最长的一个寒假,疫情期间无数白衣天使逆行出征的感人故事在他的内心激起涟漪,做一名医生的想法开始在他的心中萌芽。填报志愿时,他被当时同样年轻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所吸引,“我想看看年轻的我们能闯出怎样的结果”,他坚定地填报了电子科技大学,最终也顺利录取,开启了这段让他最难忘的旅程。

进入大学后,面临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校园生活,王兆陷入了迷茫,“有一段时间感觉每天都从早忙到晚,但是又不知道在忙些什么”。转折发生在学院召开的一场经验分享会,分享会上的学长学姐们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还参与了许多科研项目和学生活动,这让他猛然想起誓言中所说的“精益求精,全面发展”。分享会结束后,他开始思考自己该如何度过接下来的大学生活,答案就是坚定所向,素履以往。

aa760c6388dfb7a734eecc469bb00745_e260a.p 

王兆的部分笔记本

他开始给自己做规划,根据时间跨度,将目标不断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不断前进。专业课多、知识点分散,那就跟着老师先把书读“厚”,然后课下自己再提炼总结把书读“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那就选择性参加并利用好碎片时间,将学生工作放在碎片时间高效完成,而把完整的时间留给学习专业课知识。这样的规划安排让他学习效率快速提高,走出了迷茫,“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利用起来的效率却不同”。

“刻苦钻研,孜孜不倦”

在学习的过程中,王兆认识到,与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技术,要成长为医师科学家,不仅有临床能力,还要有创新能力。理论研究和医学技能方面的提升才能真正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杂症。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机会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通过联系导师,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技能,筑牢自己走向科研道路的基石。

此后,他原本的校园生活就多了一个目的地——四川省人民医院,因为路程的原因,他平时很难往返于学校和实验室,只能在每个周末利用整天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学习实验技能,假期的时间也自然留给了做实验,“当时每周一要上解剖课,所以我们周末在实验室有空的时候会一起预习课程,那段时间辛苦但是却很充实”。

abfba758c226bbaabc2f90019e6cf742_e260a.p 

大创项目结题证书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王兆的大创项目也顺利结题,但是结题并不意味着结束,实验室学习的过程让他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很多不足,也越来越了解到做科研需要不断学习,做医生更需要终身学习,他从被动接受科研逐步开始主动学习,主动查阅文献和撰写大纲,尝试撰写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那时起,他便坚定了要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决心。

在大二寒假,他了解到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是一个从项目构思到实验设计再到实验实施全部由学生主力完成的比赛时,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于是他开始着手准备,学习与基因工程相关的技术和知识,与同组同学进行每周两次的小组会讨论并反复推敲项目的细节。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不如人意,他们的小组仅得到了校赛的优胜奖,没能进入校队。“当时还是挺受打击的”,但是他很快调整好心态,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对相关动态保持关注,在第二年的校赛竞选中,成功被选入校队。

66bff63d082a9e1d83bef6be9b5a9b43_e260a.p 

上图:王兆所在iGEM团队参赛项目示意图,下图:王兆所在iGEM团队合照,第二排左三为王兆

在校队中,他们针对空气净化问题,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尝试对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并且对降解后的物质进行利用,生产具有附加价值的产物。整个比赛持续了接近一年时间,当时他已经搬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临床课程的学习,为了兼顾课程与实验进度,他常常往返于沙河校区与省医院宿舍,周末和暑假都整日在实验室工作。虽然实验过程很辛苦,但是他总能和伙伴们一起找到快乐,他经历了项目有初步进展时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反复重复但是得不到结果的低落,这些欢喜与悲伤共同构成了他在iGEM的一年,也让他的心态走向沉稳。

iGEM的经历让他更想要作为负责人来承担科研项目,尽管进入临床课程后课业繁重,他还是愿意付出时间来开展项目,于是他的身影开始出现在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我还挺满足的,这个实验室算是我这几年做实验时通勤时间最短的实验室了”,他开始在课程结束后从四川省人民医院前往温江区的三医创新中心,在缪养宝导师的指导下,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带领团队开展肠-脑轴非侵入性脑癌诊疗平台的基础研究,并且以此项目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成为我校当年度唯一一支获得国家级奖项的队伍。

“扎根实践,全面发展”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为医就要德才兼备。王兆也认识到,医生不仅要拥有好医术,更要有好医德。

2021年暑假,突然来袭的暴雨引发的水灾发生在了他的家乡——河南省卫辉市,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水灾志愿者的工作中,又积极投身灾后重建,清理街道垃圾。水灾过去后疫情形势出现了反复,他又投身于抗疫志愿者,在社区维持核酸检测的秩序和街道进出的检查,能够为家乡度过自然灾害贡献力量让他感到十分充实。

bc9ea2d11ad6765283acab199adb4913_e260a.p 

王兆举办班级团建活动,第一排左为王兆

除此之外,王兆也积极为班级和学院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先后担任班级的心理委员、班长,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态,组织了班级团建,积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带领班级获评校特色班级和校优秀班级的荣誉。在学院,他还曾担任志愿队副队长和辩论队副队长,带领学院志愿队获评校十佳志愿队,所举办的导诊项目获校十佳品牌项目,他个人也获评校百佳青年志愿者。

在综合素质方面,王兆也没有落下,他积极参与学院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获评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获电子科技大学首届校园艺术节一等奖,第四届年华似锦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合唱节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扎实技能,践行仁心”

完成前四年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后,王兆现在已经在省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在不同的科室实践学习,他对书本上的知识越来越熟悉,从问诊、查体到换药拔管,从门诊到病房再到手术室,他用真诚服务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临床实践可以让我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每一位患者都是我的老师”,反复学习的过程提升了他的临床技能,也巩固了他的基础知识。

82b870b7eb84f8e7913f39defe0111c9_e260a.p 

王兆在大动物手术中进行缝合

未来,王兆将前往北京协和医学院直博深造,在谈到未来选择方面时,他说:“就像最开始高考填报志愿时一样,我想看看年轻的我们能闯出怎样的结果,成电哺育了我,教给了我太多太多,我希望自己能在未来回到成电,为母校的建设添砖加瓦”。王兆希望未来能参与到成电医学院进一步的建设与发展中,通过成电医学院学子的不断努力,提升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的实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成电人的智慧和力量。

镜头回到2020年,王兆站在那个尚且稚嫩的自己旁边,与他一起握拳宣誓:“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宣誓人:王兆!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刘瑶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