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行2025年春季学期教学研讨会
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时间:2025-05-07 189

4月30日,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召开2025年"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课程教学研讨会,  围绕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进行研讨。副校长李会勇出席并讲话,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陈龙,心育类课程建设校内指导专家邓淑华教授、刘惠教授、徐世中教授、曾维希教授与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研讨。会议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雷颖主持。

 image.png

         课程首席教授李媛老师在汇报中指出,该课程历经七年建设,已实现"三个唯一":全国唯一面向5000名新生同步开课的标准化心理健康课程、唯一采用统一教材的课程、唯一采用统一课件的规模化教学团队,同时也是全校规模最大的课程组。如何把课程设计的有趣,真正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课程的建设重点和方向。 

        课程骨干教师雷霖老师从“课程建设、问题解析、发展规划”三个方面进行汇报,针对当前存在的课程资源分散、学生内驱力不足等问题,雷霖提出三大优化方向:构建"心理+AI"数字化教学新形态,研发符合新工科特点的积极心理品质评估体系,以及打造贯通课堂内外的体验式教育场景,同时计划通过开发选修课群和数字教材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 

        与会专家对课程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邓淑华教授指出该课程已成为学校规模最大、师资最多元的教学团队。她强调未来需在三个维度深化:一是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二是加强理论体系建设,提升课程的学理深度;三是推动非心理学背景教师夯实专业基础,实现"统一课件个性化演绎",避免教学同质化。 

        刘惠教授回顾了课程从200人选修课发展为全校必修课的历程,称赞其为"最豪华的教学团队"。她提出"双平台"定位:对学生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课堂,对辅导员是职业成长的赋能平台,建议将日常学生工作经验反哺教学,并呼吁学校在政策、资源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徐世中教授以"大心课"的独特视角,指出当前工科生"情绪与理性割裂"的核心矛盾。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引入身体体验式教学,重建身心连接;二是与人文课程联动,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创新思维;三是关注"问题家庭"的影响,未来可开发家长心理健康课程。 

        曾维希教授在讲话中对课程建设提出了系统性的优化建议。他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聚焦"真问题",基于学生实际心理需求和辅导员工作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来设计教学内容,避免与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简单重复;要深入挖掘心理学规律和原理,帮助学生在认知层面建立系统性理解;同时要注重"真体验",将团体辅导等互动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image.png 

       李会勇在讲话中从战略高度对课程建设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他充分肯定了课程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针对未来发展,他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深化课程内涵建设,要立足学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特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构建具有电子科大特色的课程体系。二是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要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新模式。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构建多元化师资团队。四是要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建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为课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image.png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2024年学生评教优秀奖颁奖仪式。包翔、张昀燊、李丹丹、李周、陈苗苗、李恩豪、黄善明、张辽、雷霖、王海星、李谷静11位老师获学生评教5星好评。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陈龙为获奖代表颁发证书。 

        在分组分版块研讨环节,指导专家带领任课教师围绕课程优化方案开展深入交流。本次研讨会为全面提升课程质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有力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刘瑶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