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8所“双一流”高校开展线上联学联讲
文:李晓涵 杨秀秀 图:万建业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5-05-13 146

5月9日,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引导青年把握政策脉搏、凝聚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8所“双一流”高校共同举办“学思想青年说:第三届双一流高校联学联讲活动”。

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的青年学子,共聚线上平台,围绕全国两会精神开展理论宣讲,持续向深处扎根、实处发力,让两会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商继政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各高校的1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dba4ace77239b79b8aa0f32b0775d9f8_bfc68.j

商继政在致辞中对与会青年学子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青年学子应深刻领会两会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希望同学们:筑牢思想根基,深化理论武装,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态度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创新宣传方式,善用新媒体与鲜活案例,让理论宣讲更贴近青年、更具感染力;坚持知行合一,深入基层实践,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他表示,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生力军,需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哺理论,在联学联讲中碰撞思想火花,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群体中落地生根。

在此次联学联讲中,来自九所“双一流”高校的青年学子以“思想破界”激发“行动突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理论深度与实践锐气。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团赵文鹏同学作了题为“大统战工作格局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探颐”的报告,以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为起点,指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制定相关法律及健全制度机制,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至关重要。他梳理了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到构建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从物质构筑、文化协同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共同体的形成逻辑,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表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赵文鹏.png 卢景懿.png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卢景懿同学作了题为“解码‘未来产业中的青春密码——以马克思主义之光照亮科技创新之路”的报告,结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随后,她结合实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当代的运用,剖析了青年的时代使命,倡导青年在“思政+”实践中发挥关键作用,做打破学科壁垒的“破界者”、坚守科技向善的“守门人”、传承文明火种的“播种者”。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益竹作了题为“学习两会精神,激扬青春力量——在新时代浪潮中书写奋进华章”的报告,以黄文秀的扶贫事迹引入,讲述其为百坭村发展做贡献的故事。她从以爱国为魂筑牢信仰之基、以梦想为帆谱写时代华章两方面,列举许德珩、马骏等先辈及“90后”村支书杨宁等当代青年的事例,希望青年学子争做复兴路上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周益竹.png 辛月祥.png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求索学社宣讲团辛月祥同学作了题为“春之声——总书记的那些两会‘金句与‘妙喻'"的报告,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好学校要看大师,不光是看大楼”这一重要论述,结合教育现状,阐述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内涵式发展,并围绕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交流。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秀秀同学作了题为“从‘蓉出海:成都非遗文化何以乘风破浪?——从2025年全国两会破解中国文化驶向世界的航行密码”的报告,从春节申遗成功引入,探寻成都非遗走向世界的路径。她指出,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是成都非遗出海的根基,政策支持是推动非遗传承发展的关键动力。她认为,数字赋能、跨界融合、传播展示等创新方式以及老匠人与新生代的接力,为非遗发展开辟新航道。

杨秀秀.JPG 庞一.png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青年讲师团庞一作了题为“聆听两会声音,把握时代脉搏——在时代变革中寻找青年的成长坐标”的报告,表示当代青年面对能力迭代紧迫性、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等挑战,需紧抓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银发经济三大机遇,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光彩。

四川大学百川青年学生宣讲团讲师何绎璇作了题为“青春笔墨绘就文化新篇:两会精神指引下的青年文化担当”d的报告,认为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繁荣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她结合出圈的文化作品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意义,呼吁青年赓续奋斗精神、厚植文化担当,以青春之力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根基。

何绎璇.png 兰雪.png

重庆大学启邦研究生宣讲团兰雪作了题为“数字羽翼下的文明新生——从两会看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创新浪潮”的报告,解读了文化与科技融合驱动新业态、跨界融合、消费升级等两会文化热词,以丰富案例阐述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成效,呼吁当代青年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湖南大学博士理论宣讲团胡桂银作了题为“两会聚焦,求稳求进:青年就业与就业青年”的报告,分析了当前青年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建议青年重视实习积累,通过多种渠道寻找高质量实习机会,同时主动出击,积极求职并合理评估自身,并保持乐观心态,把求职挫折当作成长机遇,以此提升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胡桂银.png

电子科技大学时政讲习所熊雅倩作了题为“‘硬科技遇上‘软实力’——在科技浪潮中守护民生温度”的报告,认为“硬科技”需“软着陆”,并分享了成电在高原光伏、外骨骼机器人、智慧养殖等方面的成果,展现科技助力民生的实践,呼吁青年将“人民至上”融入创新基因,肩负起科技惠民的使命。

活动交流环节,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钱敏、熊康健结合自身对全国两会精神的理解对九位同学所作的主题分享进行了交流发言。

5d1722a2449578a4ac2db7b949f9c04a_bfc68.j

编辑:刘瑶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