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政治建设,在使命驱动下,学院以奋进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把服务国家作为电子人的最高追求,实现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科研优势突出,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八年来砥砺奋进,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院,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评估中继续保持国内顶尖水准,牵头成立中国电子学会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推进委员会。学院相继荣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和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单位等。
坚持标杆党建引领,学院党建质效全面提升
坚持政治建设为统领,凝聚电子共识。持续强化理论武装,通过班子领学、专家导学、集体研学、师生跟学,形成ESE“六个一”工作法,坚持通过一套领导班子、一张学习清单、一堂生动党课、一次研学活动、一篇调研报告、一份办实事清单,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履职尽责。
形成ESE“六个一”工作法
坚持“四优”培育为抓手,激发电子活力。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均为高层次人才,党员教师占比82%,以“优秀头雁”聚人心。优化支部设置,将党支部建在团队上,以“优秀团队”抓落实。有序开展“双创”“书记领航”“双带头人”等党建项目,以“优质品牌”强化辐射效应。持续开展电子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打造“高颜值”学院文化墙,以“优良传统”强信心。获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团队、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党员标兵和样板党支部”、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个人等国家级奖励9项、省级奖励9项。
打造“新颜值”ESE文化墙
坚持联建共建为平台,形成电子示范。加强党建联建,积极开展校企地高质量联建,共谋发展,推动“一融双高”。建设党建联盟,学院党委书记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平台,面向全国百所高校近万人介绍学院“双创”工作经验,并牵头召开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大会的党建专题论坛,不断提升电子影响力。
学院党委牵头召开党建专题论坛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项目牵引,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涌现出一批坚决听党指挥、扎根西部大地、潜心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学院两个教师团队入选第一、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教师获评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获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
聚焦“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杰出人才数量稳步增长,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7人次,净增56人。邓龙江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职引进战略科学家1人,电子学院全职在岗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占学院教研系列教师人数44%。
探索实施多元化青年教师培育培训模式,深入开展“ESE青年教师护航计划”。大力推进优质博士后工程,优秀博士后数量大幅提升,增加包括国家博新计划、国际交流计划等各类优秀博士后30余人,入选师资博士后25人,为学院储备了大量优质的师资后备人选。
开展ESE青年教师护航计划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聚焦“新工科建设”和“一流本科教育”,推动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全面推进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体系“课程、实验、教材”一体化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4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建成国家一流课程5门,全部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四川省教改项目21项出版教材13部。
聚焦“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布局。实施优质生源战略与课程体系创新双轮驱动,形成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的拔尖人才培养闭环,获批全国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教辅资源课程1门、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立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1项、工程案例2项。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
聚焦思想引领,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全链条学生发展支持体系和全方位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学生深造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24届本科生深造率73.89%、直博率11.46%;研究生就业率98.57%,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比例达到69.15%。1人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党员标兵”、2人获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2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挑战杯”竞赛中获金奖10项、特等奖和一等奖8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等重要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00余项。
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电子信息创新高地加速形成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科技创新增量提质。聚焦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需求,新增重大重点项目163项,其中重大项目23项,七年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4亿元,形成千万级科研团队14个,其中亿级团队1个。
坚持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持续激发创新活力。获批教育部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深度参与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新增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4个,其中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
坚持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1项,学会级一等奖4项。孵化企业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
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构建“姊妹”院系全球伙伴圈,深化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推动人才培养体系与国际接轨,与2所高校电子相关院系签署“姊妹”院系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短期出国(境)交流项目20余项,获批3项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构建了“本-硕-博”全覆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持续建设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着力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获批教育部毫米波与太赫兹集成电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全校首个)。主办和承办高水平国际会议21场。教师牵头发起或担任主要负责人的IEEE相关专业分会6个,任职于重要国际学术组织、担任国内外重要期刊副主编及以上职务30余人次,宫玉彬教授当选IEEE EDS真空电子学技术委员会主席(首位当选主席的中国学者)。
第24届国际真空电子学会议(IVEC 2023)
面向未来,电子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技大会、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锚定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学院的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