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党代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代会献礼之十六】深圳高研院党委:深化党建引领,聚力“一融双高”,奋力建设国际一流电子信息研究院
文:葛福国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时间:2025-06-30 536

  自2020年成立以来,深圳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委谋划部署,锚定电子信息领域国际一流研究院建设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思路,努力打造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新基地、高新技术新源头、成果孵化新引擎,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片热土上奋力书写“成电人”的奋进篇章,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向上的积极态势。

党建领航,凝聚发展“强引擎”

  高研院党委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各项工作部署要求。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党委政治引领作用,聚焦高研院事业发展的全要素、总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党建与业务一体谋划、整体部署、系统推进,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通过加强与央企、国家重点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推动优秀师生党员在重大任务攻坚克难中示范引领等各类方式,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发展。构建“中心组领学-支部常态学-专家辅导学-实地红色研学”四级理论学习体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年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150余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连续三年获评学校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好”等级,获评学校“理论学习先进单位”。

党代会献礼1.jpg

  筑牢组织堡垒,持续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引领力。按照“支部建在科研方向上”原则,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均为高层次人才,学生党支部覆盖范围与科研方向融合匹配。聚焦“一融双高”,将教授、骨干科研、博士后和核心业务机关党员融为同一支部,打通“业务推进、服务保障、支部建设”一体化发展路径。大力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多名师生党员、支部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五四青年奖章等校级及以上荣誉,战斗堡垒和先锋示范作用明显。

立德树人,培育栋梁“结硕果”

  高研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紧密对接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

  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基地。强化“四链”融合,推动与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共建5个特色联合培养班。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工程案例及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0余项。共建产教融合示范课程多门,邀请湾区校友、龙头企业专家等开设成长导师课程、基础前沿讲座,营造“转身遇见大师,回头碰见企业家”育人氛围。目前,高研院已招收六届研究生,研究生规模1400余人。

党代会献礼2.jpg

  深化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成效稳步提升。围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打造涵盖导学、科创、文体和就业等内容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平台,有力支撑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实践+行业+产业”科创竞赛培养体系,研究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揭榜挂帅赛特等奖、擂主奖,以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重要国家级科创竞赛10余项,省部级竞赛获奖300余人次。高研院三届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

聚才引智,构筑人才“新高地”

  高研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打造电子信息领域高水平人才队伍。

  聚焦九大科研领域,加快汇聚高水平人才。紧抓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机遇,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影响力,构建“校企共引、校地双引、成建制”等引才模式,成为首批深圳市17家“鹏城孔雀特聘岗位”自主评聘单位之一,和龙华区“龙舞华章”人才自主评聘单位。逐步建立了从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骨干科研人才、博士后的人才引育体系,打造了一支260余人的全职高水平人才队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57人。连续3年获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优秀奖”。

党代会献礼4.jpg

  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加快延揽青年人才。以被纳入科技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逐步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发展评价考核体系,促进人才作用发挥。深度参与制定深圳市融合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参与开展深圳“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人才评价改革,形成了《重大攻关类人才评价指标》,为深圳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积极贡献成电智慧。加速汇聚青年才俊,在站博士后达68人,13人次博士后入选或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博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国家引进专项计划等,青年科研队伍不断壮大。

科研攻坚,服务国家“显担当”

  高研院充分发挥党员高层次人才先锋作用,大力推动有组织科研,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持续发力。

  培育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生力军,积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九大科研领域和科技智库,快速构建了完整的国防科研资质体系,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研究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牵头承担科技部、国家基金委等部委的重大重点项目,累计承担项目300余项,年度科研经费到款连续三年突破3亿元,累计到款金额超11亿元。打造电子信息行业特色高端科技智库,60余份研究报告获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党政部门采纳。

党代会献礼5.jpg

  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紧密对接,持续打造科技创新集群,获批省级工程中心、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创新平台,与中国电子、中国稀土等央企,华为和华宝新能等头部企业打造校企联合科研平台50余个,推动三维多物理场数字风洞、系统级集成电路测试质量标准重点实验室等重大重点平台项目落地,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校企联合全方位的科技平台支撑体系。

党代会献礼6.jpg

  深度融入湾区发展,探索成果转移转化路径。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校友服务中心+产业创新园”生态,建成市级众创空间、概念验证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等平台,获评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直通车”优秀合作伙伴。建设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创新园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获批建设河套深港国际集成电路测试中试平台,引育孵化一批高科技企业,系统推进学校科技成果在大湾区高效转化。

开拓进取,筑牢学校湾区“新阵地”

  筑牢发展根基,推动永久场地快速高质建设。五年来,高研院积极向外拓展资源,夯实学校湾区发展基础。过渡场地超过11万平方米,永久场地已于2024年4月奠基动工,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目前,深圳市区政府正在谋划打造环高研院永久场地的世界级科创小镇。高研院将以此为发展契机,积极在推动学校国际化进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提供持续贡献,在全球人才育引、国际合作拓展方面提供战略支撑,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升级与成果转化、区域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提供深度赋能。

17207b2d01cb44d8ed8deaa0fb7041ee_0ed52.j

10d70a07d0d4a12bbd8f5b871b29cc28_0ed52.j

  汇聚湾区校友发展动能,服务学校高质量建设。作为学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延伸载体,高研院不仅承载着8万湾区校友的创新基因与情感寄托,更通过“战略咨询委员会成员”“校友成长导师”等机制,将校友资源转化为支撑发展的核心动能。依托校友企业在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先发优势,高研院正加速建设成为大湾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和校地协同发展的示范标杆,有力推动学校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移转化。

党代会献礼11.jpg

  面向未来,高研院将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学科交叉融合、院企深度融通、湾区创新融汇”,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奋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标杆高地,为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刘瑶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