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党代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代会献礼之十七】软件学院党委:聚能提质拓新局,走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文:软件学院 来源:软件学院 时间:2025-07-01 395

自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以来,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锚定政治建设统领地位,将党建深度融入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事业发展全链条,以同心勠力的奋斗姿态,走以党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特色之路。

党建 “引擎” 聚能,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强化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建立由“党委领学”带动“支部联学”从而促进“师生共学”的三级联动理论学习机制,聚焦“理论、历史、精神、实践”四个维度,组织开办“信雅先锋”党建讲坛,“红色半月谈”等,打造特色化、体系化的理论学习教育品牌,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论学习,覆盖全院师生,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学院多次获评学校“理论学习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等。

突出“三个强化”,凝聚发展共识。强化党建引领明确方向,聚力 “一融双高”,做好顶层规划,凝聚全院师生共识。强化组织建设勇于担当,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激发“头雁效应”;打破年级壁垒,创新支部设置,以融合模式探索党支部建设新路径,全校试点建立本硕博贯通支部,形成本硕博“学习传帮带”,发挥朋辈榜样力量,学院本硕博党支部连续三年评为先进党支部;推进“一部一品”“活力提升计划”“头雁计划”等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以“优质品牌”强化雁阵效应。强化融入中心提高质效,以“党建+人才培养”“党建+教师队伍”“党建+科学研究”为核心,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与学院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双融双促、提质增效,党支部牵头建设的多门课程获评省级、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

图片2.png

师生党支部实地研学

建立联建共建机制,激发强大活力。围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科研共进”联建重点,深度整合学校、企业、地方资源,构建“政企学研”四位一体的支部共建工作体系,为学院发展注入新活力,学院师生党支部与浦发银行党支部共建合作的《“党建+双创”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案例,入选全国“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与成都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扎日村党支部共建开展的助力脱贫攻坚案例,获人民日报关注报道。

图片4.png

与中国移动结对共建

锚定人才发展核心,以优质师资赋能育人提质

坚持师德为第一标准,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学院全面落实教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家精神涵育为师之道,以科学家精神熔铸治学品格,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院教师获评“全国科创名匠”“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高等教育优秀教育成果奖”等。

图片5.png

学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实践活动

始终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打造“一体四翼”人才队伍体系。目前拥有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6名,产业教授10名,硕士生联合导师46名,企业导师百余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尼玛扎西当选工程院院士。

打造“信雅师路”教师发展品牌 ,为各梯队教师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育培训支持。开展“信雅师路”系列活动40余次,包括导学共建活动11次,教师发展与导学效能同发展、共进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晋升高级职称25人,引进学科骨干教师20余人,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11.png

“信雅师路”导学共建活动

筑牢学科根基,精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落实国家软件发展战略要求,入选国家级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学院为全国首批入选,聚焦大型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探索具有特色的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化软件人才,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学科建设稳步推进,不断扩大学科声誉及影响力。2022年开展新一轮千万级共享平台建设——“工业软件验证与测试平台”,以培育和发展工业软件学科为指引,突破面向特定领域的工业软件验证与测试核心关键技术,培养面向工业软件验证与测试领域的产业精英人才,支撑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及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快速发展;进入四川省高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一类建设名单。召开第十届全国软件工程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和软件工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2024年完成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自评估,为未来学位点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片13.png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会议

推行优质生源战略,构建“优体系、重基础、强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硕博“双一流”建设高校生源逐年递增,获学校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一等奖。入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案例”1项,关键软件领域卓越工程师核心课程《软件安全》成功验收;作为理事单位加入教育部关键软件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并立项首批四川省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试点项目。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篇,4门研究生课程获校级“研究生教学优秀奖”,获校级研究生专业学位工作先进单位。

持续推进核心课程平台建设,提升学生高阶系统能力。重构面向新时代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6门课程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2门课程获评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6门课程推荐至第三批国家一流课程遴选。新增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教材4本,其中3本教材推荐至国家级遴选。

全面实施“卓越计划2.0”和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体系。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第二轮软件工程专业认证顺利通过。获评2023年度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优秀ICT学院(全国共10所)。“进阶式挑战性综合项目I/II/III”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首届全国软件工程教学案例竞赛一等奖(全国仅3个),新增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全校唯二)。

图片19.png

学院教师荣获第六届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计算机类教学与实验案例特等奖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产出标杆成果,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0余项,包括20项重大重点项目及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到校科研经费近5亿元。

建设高水平平台,夯实科研创新基础。获批“云操作系统研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信号盲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建成“四川省智能软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部级平台,重组“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及“数智媒体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深化产学研融合,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与成都市成华区共建“成华区-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软件孵化中心大楼”,与航天科工二院、民航二所、华为、百度等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建成“电子科技大学-北京思特奇未来信息科技联合研究院”等9个校企联合科研平台。

图片22.png

工业软件孵化中心大楼项目启动仪式

  科研成果卓越,持续提升学术影响力。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各类学会奖8项。

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推进人才培养创新

持续深耕双向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实现新突破。2023年,获批留学基金委阿联酋哈利法大学“国际化高质量软件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现了学院博士层面中外联合培养的历史性突破。2025年,我校与法国高等电子工程工程师学院合作举办的软件工程与数字化转型专业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成功获教育部批准立项。与法国高等电子工程工程师学院、澳大利亚帕维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及阿德莱德大学等持续开展硕士交换生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4所海外学校开展本科层面学生“X+Y”联合培养项目;与泰国清迈大学开设留学生“2+2”项目。

图片23.png

法国高等电子工程工程师学院校长一行到访学院

不断优化国际合作氛围,师生获奖成果捷报频传。搭建国际人才培养平台,成立“中国-爱尔兰联合高新科技发展研究所”及“电子科技大学-非洲ICT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与68所海外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教师Arup Neogi通过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成都)基地申请,获202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51人次教师获学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2023年博士留学生SAM FRANCIS担任大运火炬手。来华留学生获国家级奖励1人,获得“成电优秀留学生”4人。

未来,软件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技大会、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党建为“强引擎”,聚智汇力、勇毅攻坚,全方位引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发展


编辑:刘瑶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