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逐梦光电人”社会实践团走进都江堰市灌口街道,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学科特色,探索利用“AI+光电”前沿科技成果,为灌县古城保护、开发与利用贡献青年智慧。
在网格员带领下,实践团对古城古建筑及老旧小区可能存在洪涝隐患的重点区域进行细致排查。针对排水口堵塞问题,通过实景拍照结合位置信息标注,形成“一处一档”可视化信息数据,上传至为古城量身定制开发的本地化部署AI大模型“i古城”进行数据存储、信息分析;对于低洼路段,针对近期雨情,降雨后即时测量掌握积水情况;对于危墙倾斜隐患,采用铅垂线简易物理方法测量倾斜角,准确记录风险数据;为监测江安河水位,自制低成本水位标尺,通过免钻孔绑带固定在河岸桥墩,每日三次记录水位变化,为防汛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实践团利用光电基础实验套件,基于STM32+Keil嵌入式软件开发调试,结合自制温湿度传感器,实现洪涝防汛预警,监测到湿度超过阈值时,自动触发房屋内蜂鸣报警,同时通过大模型“i古城”向附近巡查网格员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实现风险及时响应。
实践团还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以都江堰景区及周边景点信息数据为大模型语料库素材,赋能 “i古城”化身为可与游客沉浸式互动的AI旅游助手。它能根据与游客语音及视觉对话过程中获取的需求精准规划,提供吃、穿、住、行个性化游玩建议。在进行景点介绍时,能够真实复原历史场景,实现古今交融、引人入胜。例如,讲解伏龙观时,除了会介绍李冰治水的传说,还会3D建模重现近代考古发现的清代重修碑记内容;介绍二王庙壁画时,会详细解读壁画中蕴含的古代治水技术与现代水利原理精妙的共通之处,同时壁画中的人物和场景也会通过AR技术跃然屏上,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打造沉浸式游玩体验,进一步为灌县古城资源活化开发和保护利用增添新活力。
编辑:刘瑶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李果